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两国华人命运的分岔路

新加坡是中国之外,世界上唯一以华人为主的国家。1963年,新加坡加入了新成立的马来西亚,但短短两年后,新马分家。新加坡被踢出了马来西亚,被迫独立。

当时的新加坡前途未卜,为生存忧虑,但在李光耀的领导下实现了腾飞,在资源几乎为零的弹丸之地,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广告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实行马来人优先的民族政治制度,华人沦为了二等公民。

这一切的背后是怎样的历史,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本文约4800字,分为7个部分:

01.被迫独立的新加坡

02.前途未卜的华人孤岛实现了腾飞

03.新加坡:从殖民地心脏,到与马来西亚的短暂婚姻

04.新马为何分家

05.华人:马来西亚的“二等公民”

06.如果新马没分家,结局会是怎样?

07.华人之光背后的危机感

01.被迫独立的新加坡

历史的指针拨回1965年8月9日。

这一天,南洋岛国新加坡取得独立,然而独立却是被逼无奈之举。

当天上午10点,新加坡国父、时仍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总理的李光耀召开电视记者会,突然宣布:新加坡已被迫与马来西亚分家,成为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每当我们回顾签署协议让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这一刻,那都会是令人感到痛苦的一刻。对我来说,这是痛苦的时刻,因为我这一生,打从我成年以后,就相信新马必须合并,两地是一体的。”

言语中,李光耀感伤、无奈而又坚定,不时用手拭去眼角的泪水。

广告

“最后,请允许我对新加坡人民说一些话。这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许多事情都将照旧。但我们要坚定和冷静。新加坡将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我们会树立一个榜样。”

李光耀在独立宣言中,将弹丸之地的新加坡比喻为国际大海之中的一条小虾。

“世界犹如大海,在大海中大鱼可以生存,小虾也可以生存。新加坡将以一条小虾,生存于国际大海之中。”

这句话至今读来,依然悲壮而又自信。

02.前途未卜的华人孤岛实现了腾飞

然而,当时李光耀心里清楚:离开马来西亚,新加坡前途未卜。

在回忆录中,李光耀写出当时新加坡的处境,以及他深深的忧虑:

“一个独立的新加坡根本无法生存。如今,让新加坡生存却成了我们的艰难任务。我们要如何让一批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亚洲其他地区,使用多种语言沟通的移民形成一个国家?

它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地带,因此繁荣发展起来;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

在我们的两百万人口当中,有百分之七十五是华人。在居住着一亿多马来或印尼穆斯林并由三万座岛屿组成的群岛里,这样的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

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座华人岛屿。我们要如何在这样一个不利的环境里求存呢?”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时,国小民寡,资源贫乏,工业凋敝,失业严重,犯罪率高发,还是一片烂摊子,还在为生存忧虑。

广告

可是,独立后的新加坡,在李光耀的领导下实现了腾飞,以“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强势、高效、廉洁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依托发展人力资源、科技、国际贸易、航运等,在30年间快速成为了东南亚最发达的国家,在国际社会拥有了一席之地,在华人社会有着独特的理想光环。

新加坡创立的公积金、居者有其屋等制度,也成为了中国学习的样板。

03.新加坡:从殖民地心脏,到与马来西亚的短暂婚姻

1819年,英帝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史丹福·莱佛士(StamfordRaffles)登陆新加坡,在新加坡开埠设立贸易港。

(今年2019年正好是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

1867年,大英帝国在马来半岛的西海岸建立起了海峡殖民地,包括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槟城、马六甲等地,三地都以华人移民居多。

而新加坡因为具有天然良港的潜质,成为了海峡殖民地的首府,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地带。

·地图为19世纪时的马来半岛,红色为新加坡、马六甲、槟城,是英帝国的海峡殖民地,黄色是英国保护国马来联邦,蓝色是马来属邦。

广告

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危机隐现,终至爆发。1941年,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次年,日军在东南亚打败曾经“战无不胜”的英国军队,海峡殖民地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一举扭转了局势,当月15日,日本天皇就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人投降后,英国恢复了在海峡殖民地的统治。

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为软化反抗情绪,玩起了“政治平衡术”,对马来人和非马来人(主要是华人和印度人)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许以马来人“特权”;日军占领期间,继续将这一政策“发扬光大”,甚至挑拨马来人和华人之间关系,坐收渔翁之利。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马来人和华人之间民族情绪的激化和对立。

1948年,英国在马来半岛重新组建马来亚联合邦。

(包括以华人为主的英国殖民地:槟城与马六甲,以及马来半岛上的原是英国保护地的9个苏丹国,后来成为了西马来西亚的11个州,今天马来西亚仍保留着国王一职,是国家象征性的元首,仍由原9个苏丹国的国王轮流担任)

新加坡被单独划分出来成为英国直辖的殖民地。1959年,仍由英国管辖的新加坡自治邦成立。

二战结束,反殖民的独立运动在国际上风起云涌。英国工党上台后,也开始逐渐从原来的殖民地撤离。

广告

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获得独立,并成为英联邦的一员。

1963年9月16日,马来亚联合邦与新加坡,以及隔着南中国海的、今天东马来西亚的砂拉越与沙巴州,组成了新的国家——马来西亚。

(今天的文莱苏丹国因为石油财政和国王地位的问题未谈妥,没有加入马来西亚。而直到今天,东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和砂拉越州还是拥有较大的自治权,潜水圣地仙本那就位于沙巴)

但在不到两年后,即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独立建国。

·马来西亚地图以及与周边新加坡、印尼的地缘关系,马国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中间隔着汪洋大海

04.新马为何分家

在讨论新马分家的原因时,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把种族矛盾作为导致新马分离的主要因素。

广告

李光耀把分家的原因归结于马来西亚政府决心维持马来人的霸权。而马来西亚却把锅甩给了李光耀,认为是他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政治野心导致了新马分家。

1963年,新成立的马来西亚有新马两个权力中心,而双方分别代表了华人和马来人两大种族,两地之间的不同是如此明显,调解民族、政治、经济的纠纷已非常困难。

刚建国时马来西亚的人口中,马来人占1/3多、华人占近1/3、印度人和土着人也将近1/3。

马来民族主义者认为马来西亚应该是一个马来人的国家,非马来人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才移民到这里的,他们要隐忍,没有资格取得公民权,除非屈从于马来人规定的条件。

针对这一歧视性的主张,李光耀喊出了要建设属于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土着人等所有人的马来西亚,以对抗马来民族主义者提出的“马来人优先”的民族政治制度。

这使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感到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联邦政府担心照此下去,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将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政党,从而主宰整个马来西亚,并把马来西亚变成华人的天下。

另外,由于华人当时占新加坡总人口的3/4以上,新加坡反对马来西亚联邦实行的民族政治和马来人特权,并拒绝给新加坡的马来人这种特权。

因此,吉隆坡和新加坡经常对立。当时的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干脆分家,把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踢出去。

广告

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没有战略腹地,连饮用水都要靠马来西亚供应。

当时李光耀并不认为新加坡能独立生存,希望新马合并。因为马来西亚资源丰富,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可以利用马来西亚的资源和市场实现工业化。

但马来西亚议会在新加坡代表缺席的情况下以126:0的结果通过了新马分家的决定。

马来西亚少了新加坡的约150万的华人,马来人就成了主体民族,推行马来人拥有特权的民族政治制度就更容易了。

新加坡被迫独立,李光耀为此深感伤心,24年后,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他依然将此视为自己最大的政治挫折。

05.华人:马来西亚的“二等公民”

目前,新加坡华人近300万,占其公民总人口的75%,马来西亚共有华人约66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

虽然华人在新马两国人口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华人在两国的政治地位有很大的差别。新加坡华人在政治上居于主导地位,马来西亚则明确采取“马来人优先”的政策。

在新加坡,政府平等对待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各民族,致力于建设不同语言、文化、宗教兼容并蓄的多元社会。实现新加坡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也是李光耀治国方略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马来西亚,约占总人口60%马来人是主体民族,马来人信仰的伊斯兰教被奉为国教,马来语是国语和官方语言,马来文化是国家文化的根基。

广告

宪法规定,马来人享有特权。最高元首有义务保护马来人特权——马来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享有的特殊权利。这些权利有的有明文规定,如马来人自留地;有的只是不成文的规矩,如马来西亚主要军、政官员必须由马来人担任。

马来人特权对马来西亚各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族群关系,尤其是马来人与华人的关系,仍是马来西亚社会一大不可忽视的问题。

马来西亚华人至今仍然非常重视华文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为马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只在商业上活跃,得不到政治地位,被视为“二等公民”。

因此,马来西亚的华人人才流失严重。过去几年,离开的华人可能接近百万,很多马来西亚华人觉得得不到公平对待,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选择离开,移民或旅居海外。

著名的女歌手梁静茹、戴佩妮是马来西亚人,却很早就选择前往台湾发展。演员杨紫琼、鞋类设计师周仰杰(Jimmy Choo)也是海外马来西亚华人的精英代表。

马来西亚首富、“亚洲糖王”郭鹤年则把资金全投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全家搬去了香港。

广告

另外一方面,马来西亚还成了新加坡的人力“供应国”。很多马来西亚华人在新加坡工作多年,或因婚姻、孩子教育、居住环境等原因,选择定居新加坡。

马来西亚华人为追求更大发展空间而去海外,背后是马来西亚民族政策的不公,导致留不住人。

06.如果新马没分家,结局会是怎样?

虽然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

但我们仍不妨对历史发展提出“如果”问题,做一下可能性方向的模拟。

一种可能是好的结局。很多新加坡老一辈都相信,假如新马不分家的话,李光耀早晚会领导马来西亚。那么,今天新加坡的成功就可能复制、放大到整个马来西亚。

凭着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优秀的管理和人才,马来西亚将成为一个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发达国家。

另一种就可能是不好的结局。华人和马来人之间民族矛盾,交织著佛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导致冲突频频爆发,最终可能撕裂整个社会,严重影响新马的发展,倒不如早早分家的好。

历史上确实也发生过这样的冲突。1963年新马合并后,华人马来人两族关系紧张,新加坡的马来人和华人之间爆发了两次严重的流血冲突:一次是在1964年的7月,冲突共造成22人死亡,461人受伤;另一次是在同年9月,共造成13人死亡,105人受伤。

广告

对比历史,更显得新加坡今天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谐共处的难能可贵。

07.华人之光下的危机感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被迫分家的历史背后,折射出的是东南亚华人的命运历程。

19世纪以来,腐朽的清王朝走向衰弱,中国积弱积贫,饱受侵略。

一大批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的华人——主要是无土地的农民,下南洋谋生,凭借中华民族的勤劳与勇敢,在东南亚扎下了根,闯出来一片天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亚国家纷纷独立。华人在经济建设上,为这些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却未能拥有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地位,甚至受到歧视与侵害。

新加坡是除中国之外,世界上唯一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在被马来和印尼穆斯林包围的华人孤岛上,创造出了巨大的成就,为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带来了理想的光环。

李光耀曾告诫新加坡人:“在世界这个角落,一个城市岛国如果要生存,就不可以平平庸庸。”

他们清醒地知道,无论新加坡取得了多么巨大的成就,都无法改变新加坡在东南亚的特殊位置和处境,都无法消除周遭邻国的猜忌和疑心。

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不能掉以轻心。新加坡从挖坑如厕到住进冷气房的时间还太短。新加坡的成功来之不易。

李光耀曾指出:我始终感到我们与其说是华侨,不如说是华裔。没有人能改变这一点:中国是中国,而我们是我们。

广告

祖籍广东梅州的李光耀。是海峡殖民地的第四代移民,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华人家庭。

李光耀从小接受英式教育,考入了当地顶尖的英式中学莱佛士书院,后获得女王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并在伦敦取得了律师执业资格。

在李光耀的主导下,新加坡推行双语教育,在保留本民族语言的同时,将英语作为教育、行政和商业的通用语言。

有人说,新加坡的华人“黄皮白心”,骨子里面更像是英国人。

为求得有利的生存环境,新加坡在东西方世界之间,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将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到了极致。

我们在新加坡华人的身上,可以同时感到他们的优越感,以及强烈的危机感,也可以隐隐感觉到一种距离感与隔阂感。

新加坡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其代表了海外华人数百年来,沐风栉雨、砥砺前行,所创造的理想光环。

而新加坡被迫与马来西亚分家的背后,则是海外华人数百年来为争取自身权益,曲折而又无奈的一段历史缩影。

---全文完---

参考文献:

广告

1.《列国志-新加坡》,毕世鸿

2.《列国志-马来西亚》,骆永昆等

3.《李光耀谈治国、管理和人生》,李光耀

4.《解读新加坡》,杨建伟

5.《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合并与分离研究》,庞卫东

6.《马来西亚为何留不住华人?种族“玻璃天花板”逼走百万华人》,环球网

  • 发表于 2019-07-29 18:17
  • 阅读 ( 478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茅谦

4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