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恋西方教育?那亚洲最佳的新加坡教育肿么样

不要迷恋西方教育?那亚洲最佳的新加坡教育肿么样?

最近,一篇——“揭开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瞬间东西方教育又碰撞出火花,让很多国内的家长懵懂了!

小圈儿大概讲述一下:

一位自称李女士的移民人士,讲述了孩子在英国的教育经历!

李女士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国内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原因呢?

李女士这样讲述: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照常理说,这样应该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

李女士有自己的一套说词——

那就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

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西方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关键词屏蔽]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史丹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最后,小圈儿想简单谈一下新加坡的教育!

新加坡的教育很多童鞋都清楚,小圈儿理解新加坡的教育和新加坡的文化几乎一样,多元化结合的产物,符合新加坡实际的一种教育方式。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继承了英国的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自身独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仅普及普通的国民教育,同时注重精英教育;不仅在教学质量上精益求精,更在学生品格和价值观上着力培养。可以说,新加坡教育的成功是跟这个国家合理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的。

新加坡教育部对于教育有明确的发展理念,教育服务的使命是要创造国家的未来,这将是通过培养新加坡的人民以他们去开创国家的未来。教育服务会提供给所有孩子一个平衡和圆满完整的教育,以发展每名孩子的潜力,和培养他们成为好公民,孩子将意识到他们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所持有的责任。

在过去的40年新加坡也在不断调整教育政策,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观念,到20世纪90年代初,效率导向的教育系统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明显出现全球性的知识型经济转向。国家竞争力的框架被重新定义,民族进步将越来越多地由发现和应用型的市场化理念来确定。

全球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新加坡的教育系统进行一个革新、创造和研究的范式转变。

新加坡的理念是教育面向每一个儿童,旨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特长,实现他们所有的潜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热情。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自主采取新的思维方式,为未来准备好解决问题和创造新机遇的能力。同样重要的是,教育要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价值观、拓展他们性格优势,以面对未来的挑战。国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发展学生对家庭、社区和国家深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教育理念发展历程:

1997年 新加坡教育部提出 “思考学校、学习国家(Thinking Schools, Learning Nation ,简写为TSLN)” 的理念——当中描述了思考型国家和负责任公民,使教育系统有能力应对21世纪的挑战;

2003年 教育部对的学生和教师提出培养 “革新和创业(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简称I&E)的理念;

2004年 李显龙总理在他就职演讲中,提出“教的少、学的多(Teach Less, Learn More ,简称TLLM),希望教师能更好的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改进教育质量,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来装备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教师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理解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学生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能力。

新加坡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发挥所长,注重培养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开拓,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树立世界观,面向世界,开拓视野。

只说教育理念大家可能会觉得太泛,没有真实的体验,下边通过新加坡的一所普通的邻里小学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相信你会感受到新加坡的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理念特色之学校课室配备:学校每个课室都配备有电脑、白板、投影仪、麦克风和音箱,彻底告别那种粉笔写完一擦粉尘满天飞,不利老师和学生健康的情形。课室的地板干净得像酒店一样,可见学生们环保卫生意识之强烈。

教育理念特色之人文社会历史角:你是不是记得以前读书,班里面大部分的同学无论男女都不喜欢历史、地理和政治课。

为何?

死板、说教、无趣是主要的三大原因。而新加坡的一所普通的邻里小学,却能腾出一篇大的空间举办人文社会历史角,收集各类有历史意义的物件,以模型、图片、文字、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还原历史人文社会场景,让孩子们能接触历史、穿梭于时空。如此有趣、生动的教学方式,实非那种听课、念书、背年代人物地名理论的枯燥方式可比。

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个人文社会历史角是什么样子呢?

在这张照片里,模型和照片展现了早期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生活场景。

在这张照片里,有很多过去和现在的日常生活物件,学生通过对这些物件的对比,穿梭时空,深刻了解新加坡以前和现在的变化。

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打开水龙头就有自来水。但实际的情况是新加坡的水也多数是进口的,这个场景可以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井“,也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老一辈新加坡人艰苦的生活。

走在这个角落,时光仿佛一下子倒流回到了20、30年代的新加坡。那时候生活艰辛、困苦、动荡。这些生动的历史模型、图片时刻在提醒著孩子们现在和平平稳的生活来之不易。

这个角落,展示的是二次大战日本侵略时期那段黑暗的往事。城市残痕断壁、生命惨遭蹂躏,战争的残酷历历在目。

新加坡历史开始于1819年史丹佛.莱佛士的到来,经历了英治时期、日治时期、新马合并时期和独立年代,如此图文并茂,孩子一下子就理解和记住了。

这里介绍的是新加坡的货币、国花、国徽和国旗,怎么来的?代表了什么?有何意义?

学校在这个知识阅读角提供了iPad给孩子们查阅有兴趣的资料。

学校教育理念特色之家长会:

不知道在你的印象中爸爸妈妈参加你的家长会是什么样子的?来看看一位参加新加坡家长会的爸爸是怎么来说的,他说:“这次家长会却让我对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深有感触。在印象中,我那年代的家长会,老师基本上就是派成绩,然后就是向家长数落孩子的不好的地方。反正我当年是没少挨爸爸揍的,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一个愿意任人摆布的乖乖主。枯燥没有互动的学习方式让我实在没什么“学习热情”,因而成绩也不好,更不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呵呵呵!因此我也对这第一次的新加坡家长会充满了好奇,会是什么样呢?答案很快揭晓了,小家伙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在这次的家长会上主要谈及的是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们将会在学校学到一些什么、学校和老师会怎么教导指引她们,另外学校还介绍了一些对孩子学习有帮助作用的手机(iPad)软件,并介绍了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和老师做的事情。45分钟的一个PPT,其内容之详细,实在让我难忘。

学校教育理念特色之教室座位安排:参加过这里的学生会的家长们会发现学生们的座位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课室内的座位安排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照片,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授课基本上是站在整个教室的中心位置,而所有的孩子都围坐在周围。同时,为了让孩子们都能看见每个同学的脸,每组的座位都采取了我从没见过的坐向布置。对比中国国内那种从前到后一排排一列列的死板布置,这样的布置不单让孩子们能清楚看见老师的授课,也能增强同学之间的互动,而且以小组形式就坐,能从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另外座位也不是固定座位,小组间的座位每星期轮换,以示公平。从这样的细节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们:1)公平意识;2)互助意识;3)团队精神;4)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国国内也许是在天天叫口号,但落到实处的细节确实和新加坡差了很远很远。

除了上边说的这些特色之外,学校还有干净整洁的学生餐厅、彰显双语教育特色的活动布告栏、各种运动场地、有着各种植物的小花园、培育室等等都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了生动真实的素材和空间。而上边提到这这些仅仅是新加坡一所普通的邻里小学。

最后,小圈儿想说,教育好在哪里,关键还是适宜,西方所谓的先进教育,不一定适应东方孩子的成长,东方的教育,西方不一样不认同,何必过分纠结,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好不好,前提是先教会孩子做人...

TIM图片20180208105326.jpg (62.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7 小时前 上传

  • 发表于 2019-07-16 20:45
  • 阅读 ( 446 )
  • 分类:留学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毕生

4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留服认证 165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8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