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来自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正值世界秩序发生变化之际,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企业高管们所持什么态度?瞬息万变的局势又将怎样影响企业?
今天,普华永道(PwC)在新加坡召开了《第21期全球CEO调研中国报告》(简称:CEO中国报告)发布会。
《CEO中国报告》围绕“贸易与全球化、信任与任期、科技与人才”这些主题,采访收集了195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各行各业企业高管的观点和意见。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林怡仲,为大家梳理了报告中的重点发现。
(林怡仲)
他有提及,这一调研是几乎一年之前做的,现在国际多了许多贸易摩擦等对经济不利的因素,客观环境发生一些改变。
对全球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
调研结果发现,69%受访企业高管认为世界经济增长将会在未来12个月内加速,过去两年这一数据皆为31%。
对于自己公司未来12个月内的收入增长前景,38%的企业高管表示“非常有信心”,而2017年的比例为33%。
美国和中国受青睐的差距拉大
在对公司发展最有吸引力的市场当中,美国和中国的排名最高。但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CEO都更倾向于选择美国作为首选投资地,它的吸引力在不断上升,而中国的吸引力保持在稳定水平。
从曲线图中不难看出,2014年时,中国还排在首位,但之后受青睐的程度差距逐渐拉大,这可能与美国1.5亿美元的税改法案有关。
另外,报告也指出,世界银行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中国内地排名第78位,而美国排名第6,香港排名第5。
不过,中国政府已在今年出台“吸引外资20条”举措,希望可以扭转局势。
企业所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商业方面,90%的中国企业高管列出的主要威胁包括网络威胁、技术变革的速度、关键技术人才的供应以及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行为。
至于可能影响企业发展前景的首要经济、政策、社会及环境威胁方面,中国受访者眼中的三大威胁是过度监管、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以及社会动荡。
另外,朝鲜半岛热点问题、英国脱欧和出人意料的美国外交政策等政治问题,都可能导致投资者有所犹豫,影响商业发展。但是,这样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摩根史坦利国际资本指数显示,在2017年,政治事件对商业的冲击微乎其微。
向创新型经济增长转型
中国正在向以技术为导向的创新型经济增长转型。技能发展必须跟上技术进步的脚步,这一点至关重要。
调研发现,为了解决技能缺口问题,84%的中国企业正致力于为受自动化冲击的劳动力提供再培训和技能发展。在吸引数字技能人才方面,提高企业薪酬和福利(57%)和现代化办公环境(36%)被视为最重要的两个策略。
其实,不光是中国,新加坡也很注重劳动力再培训和技能发展。比如,南洋国际商学院推出的课程专注于新兴科技和商业创新的角度,内容特别涵盖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以及新加坡国家的科技创新带动商业创新,持续竞争力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 Learn—>吐故 Unlearn—>纳新 Re-learn(重新学习) ”,新时代是竞争的大时代,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方向,是需要认知重启、顺势而发、洞察未来的时代。
企业如何应对挑战
为在复杂和多元的商业环境下推动企业继续发展、盈利,中国64%的企业高管在未来12个月的首要策略,是战略联盟或发展合资企业。
中国内地几乎89%的受访企业高管,将他们的投资策略与京津冀城市群、“一带一路”倡议和大湾区等策略相关联。
说到“一带一路”倡议,就不得不提参与其中的新加坡。在今天的报告发布会上,南洋国际商学院院长许振义博士阐述了中、新两国关系多年来的推进和发展。
(许振义博士)
他说,早在毛泽东时代,由于冷战,中国官方对李光耀的定调是“英帝国主义的走狗”(见于《人民日报》1966、1968、1971年报道)。后来,中苏交恶,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6年5月10日,李光耀应华国锋之邀,首次访华。5月12日下午,已病重不常见客的毛泽东支撑著身体,会见了李光耀。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是“毛泽东主席会见李光耀总理等贵宾”。对李光耀的定调已悄然改为“贵宾”。
1980年11月,李光耀第二次访华,《人民日报》这次写道“李光耀总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从“走狗” “傀儡集团”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不到10年时间,李光耀完成了这一华丽转身。
许振义指出,两国关系在2016年经历一些波折,后来雨过天晴。去年九月,李显龙访华;今年四月,两国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同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今后两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实际上,新加坡是最早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和参与亚投行筹备工作的国家。
当年中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新加坡是坚定支持者之一,因为它认为一个繁荣、开放的中国对本区域乃至全球是有利的。2004年,继新西兰之后,新加坡是第二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2009年,新加坡也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推动两国经贸、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今年11月下旬,中国国务院总.理李ke强将访问新加坡,相信届时会有更多好消息传出。
随后,在问答环节,林怡仲、许振义和中远海运东南亚公司总裁顾劲松与在场的商业、银行界人士展开了讨论。
左起:普华永道新加坡资本市场负责人谭德成(主持人),顾劲松,许振义,林怡仲
关于中美关系:
许振义说,中美乃至西方与中国之间的摩擦主要来自互相的猜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短期内不会缓解。短期内中国吃亏大一些,艰苦也多一些,但从长期看,最终谁得让步,还须看两国企业主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相对于美国,中国企业主和消费者在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或许强一些。而且,美国企业主和消费者的不满很容易影响选情,或会影响政府的决策。
大国贸易摩擦对新加坡的影响:
许振义认为,在经济上,首当其冲的大概是一些出口元件的企业,它们的产品原本出口到中国,在中国组装,然后成品卖到美国。
在国际关系方面,中美摩擦如果升级,对东盟(ASEAN,即“东盟”)来说是个挑战。东盟国家或许被迫纷纷站队,这将对东盟的团结不利。
(照片来源:普华永道)
如何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
许振义认为,新加坡企业必须在市场和产品两个方面提高多元化,一来开拓新兴市场,二来以创新产品或服务维持住现有市场。此外,企业也必须积极提高各个层级员工的技能,从操作工到企业高管,前者提高生产力,后者提高眼界和判断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