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没见过这样的新加坡

说到新加坡,我总是惊叹而又向往。

惊叹于如此微小的疆域竟然能成为一个国度,向往于这个以华人以主要人口组成的国度,到底会与我们有怎样的不同。从阿杜,蔡健雅到孙燕姿,林俊杰,从小听过那么多的歌声都来自与这个小小的城市,而在规划与建筑的学习中,新加坡又似乎是一片遥远他乡的理想国。所以便乘着空闲,去新加坡进行了九天的建筑之旅,来探索这个城市之国。

新加坡当代建筑的数量丰富,品质高度,个人觉得是令人震惊的。拥有大量的优秀当代建筑,同时也大多拥有极高的施工与维护品质。出发前小编标记了七十个希望前往的建筑,最终前往了当中的五十多个,并最终选出了当中的四十一个与大家分享。

交通类

樟宜机场

地址:Airport Blvd

设计:T3航站楼:CPG集团(整体),SOM公司(屋顶),伍德赫德公司(室内);T5航站楼:KPF

在新加坡看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优秀机场案例。目前拥有四座航站楼,同时在建第五座航站楼及中央的"Jewel星耀樟宜"景观温室综合体。

由于航班班次的原因我主要参观了T1与T3航站楼。樟宜机场常年拥有极高的口碑,在我的直观感受来看,主要有着两个方面,一个是飞行流程的便利性,一个是候机环境。从便利性上将,樟宜机场的T1、T2、T3号航站楼连接为了一个整体,中间利用小型轻轨设施与地下通道串联,乘客从进入机场到航站楼的设施被控制在较短的距离内。而环境上,T3航站楼采用了可调节的自然采光屋顶,同时在室内运用大面积的绿植墙面与瀑布设施来达到较好的环境效果。

旅游建筑类

滨海金沙酒店建筑群

地址:Bayfront street

设计:莫西萨夫迪

准确的来说这是一个酒店度假综合体,除了酒店以外还有商场及赌场设施,自己的艺术馆,甚至水上的LV旗舰店也可以算是这套度假综合体的一部分。(主入口其实是通过水下通道与商场相连。

滨海湾金沙酒店:

整个酒店的亮点,当然是屋顶上的无边际泳池了,景观效果很好,可能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是为了泳池来住这家酒店的吧。巨大的船型屋顶平台连接着三座塔楼,上面除了无边际泳池还有餐厅酒吧观景台等一系列的设施,并种植大量的树木,营造花园体验。同时利用屋顶空间的水平交通功能,又将健身房,spa,酒廊的功能布置在塔楼的顶端,便于到达。而建筑靠下几层的空间渐渐张开,如图人字的造型,为下面的公共空间提供了通高的中庭,视觉效果极为震撼。

金沙购物商城

半地下的商业综合体,拥有标准购物商城的功能,以及一座大型赌场。综合体朝向海湾一侧的弧形玻璃窗带来了柔和的自然光,同时室内的水系也别具特色。

艺术科学博物馆

视觉冲击力极强的莲花造型,同时整个花瓣又是一个漏斗,结合下面的景观水池达到了雨水收集的环保目的。不过展厅的室内空间就比较平常了,总的来说主要凸显的是外观。

LV旗舰店

设计:Peter Marino

之前也谈到了,与金沙的购物商城通过水下通道相连,外形简洁,在水上的效果是个很好的卖点,楼上的阳台也比较舒适。只是阳光太强,所有的窗户全都拉上了窗帘,可惜了这么好的景观。

Helix Bridge 双螺旋桥

地址:Helix Bridge

设计:Philip Cox

一个很花哨的景观桥,钢构的韵律感很强,结合灯光的效果,晚上非常漂亮,但由于没有完整的顶棚,所以白天并没有遮阳或者避雨的功效,纯粹是一个景观装置。

滨海湾花园

地址:Marina Gardens Drive

设计:Grand Associates(景观) wilkinson eyre(冷室)

作为一个通过填海得来的人造景观区。看起来漂亮显然是滨海湾花园的主要目的。这个花园,给我的第一感觉其实是 小 。习惯了国内幅员辽阔的各大公园,这个花园确实是太小巧精致了点。花园内最主要的亮点就是两个冷室以及人造树。

要解释一下是,由于新加坡地处热带,实际上比多数植物的生长环境都要热,所以我们这边的温室到那里就变成冷室。两个冷室的曲线造型与外露的混凝土骨架是一大亮点,虽说有人觉得造型像bra,但我觉得还好,反而是结构的韵律与力量感让人想到了扎哈与卡拉特拉瓦。人造树实质上也是两个冷室的冷却塔,同时利用爬藤植物与科幻造型带来景观功能。上面还有屋顶餐厅与游览步道。

Mariana Barrage 滨海湾大坝

地址:Marina Gardens Drive

设计:未知

这座建筑的整个设计逻辑与后面会讲到的南洋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十分相似,旋转对称两个大坡道引导人们从地面走到屋顶的空间,还有些类似太极的构成逻辑。中间件围合著的庭院布置著水景与公共活动空间。大坝的这个建筑由于空间比较宽阔,所以绿色屋顶的坡道非常的柔和,很多人在上面放风筝,同时建筑空间也非常开放。

滨海艺术中心(榴梿剧院)

地址:Raffles Avenue

设计:Michael Wilford & Partners,DP Architects(DPA)

像榴梿壳的表皮可以说完美的结合了新加坡人民的一大爱好,产生了很强的话题感。不知是新加坡是空气比较好,还是清洁平凡,立面上面看起来非常干净(后来在高层上观察屋顶上的灰尘还是比较多)。内部的公共空间比较简洁,突出建筑外壳的结构感。

Parkroyal onPickering

皮克林宾乐雅酒店

地址:Upper Pickering Street

设计:WOHA

一座很有意思的绿色酒店,几层的绿植很丰富,虽然不能走到绿化区,但绿植的丰富程度很不错。裙房屋顶的泳池和活动空间绿植与水景的结合得非常不错。同时一条小路穿梭在小瀑布与植被之间,很有探索感。一层公共空间的吊顶与墙面设计也很特别。运用了很多横向线条,但摸起来也还是挺干净。

Oasia Hotel

地址:Sinaran Drive

设计:WOHA

靓丽的红色鸟笼,绿植沿着网状的外立面逐渐生长,同时一个大开口也为空中的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很好奇这个红配绿的模式(其实也不是太撞色)未来的生长过程,随着藤蔓的逐渐生长,对建筑立面的掩盖能达到哪个程度,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克拉码头

地址:River Valley Road

设计:SPARK思邦

克拉码头的老建筑很著名,同时运用几个很科幻的巨大遮阳伞,给公共空间提供了遮蔽,夜晚的灯光比较放飞自我。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酒吧餐饮一条街。

MICA Building老警察局

地址:Hill Street

设计:未知

以前英制时期的警察局,如今改造成为了文化类办公设施,同时刷上了彩虹色的窗户,让这座老建筑有了新的活力。似乎人民群众对于这种彩虹配色的东西一直都很喜闻乐见,这应该又是一个网红建筑

Henderson Waves亨德森波浪人行桥

地址:Telok Blangah Hill Park

设计:RSPArchitects Planners & Engineers

波浪般的金属外壳游离在木质的桥体一侧,同时也利用金属外壳所遮蔽的空间来做休息的座椅,形成了一些逗留空间。整座桥横跨在城市快速道路上,串联起了两侧山丘公园的空间。

建筑改造类

说实在的,到新加坡前只是对这里的高端住宅与绿色建筑比较感叹。但完全没想到这里还拥有这么多高水准的建筑改造项目,且距离非常近。多数基于是英据时期的行政建筑加以改造后所打造的公共文化建筑,国家博物馆与美术馆,亚洲文明博物馆及维多利亚剧场,都表现出极高的设计水平与施工完成度。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地址:Stamford Road

设计:Henry McCallum

作为一个国家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果然好小。毕竟一座城市的历史文物不会有太多,不过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在布展上确实展示出较高的水平。在建筑上,主要是基于原有建筑并向后扩建。利用玻璃房子来将新旧的建筑空间拼合在一起。主要的封闭展示空间至于下部,使得公共空间的部分显得更加开放明媚。同时哑光铝合金,玻璃以及黑色人造石材的简洁与原有建筑装饰化的门头窗框实现了极佳的对比效果。

维多利亚剧场

地址:Empress Place

设计:W Architects,T.Y. Lin International

很偶然造访的建筑物,一座简洁而优秀的改造建筑。似乎是地处热带的关系,新加坡在传统建筑的改造上很喜爱利用玻璃屋顶将原有建筑的庭院封入室内,从而创造凉爽避雨的室内空间。非常有趣的是透过中庭屋顶的玻璃刚好正对着钟塔,配合屋顶的金属质感对比强烈。建筑两边的阳台也利用玻璃封入了室内,分别作为附加交通空间与酒吧区。

亚洲文明博物馆

地址:Empress Place

设计:GreenhilLi

依然沿用了在古建筑庭院加金属盒子的方式,让现代建筑的简洁与古建筑的装饰化手法形成强烈的对比。金属盒子的展厅如同漂浮着,同时利用几个空中连桥来连结两侧的建筑空间,手法干练与低调。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

地址:1 St Andrew's Rd

设计: Studio Milou

基于原有的新加坡最高法院及市政大楼改造而来,主要的公共空间区域免费开放,参观展厅内需要门票。公共空间的改造可以说是令人惊喜。利用玻璃屋顶的加建将两栋建筑的空间融合为了一体,在两座建筑之间利用独特的穿孔铝板屋顶营造出新的出入口。

利用独特的树叉状造型柱支撑起整个屋顶,同时穿孔铝板独特造型的阴影投映在古建筑的墙体上,产生出别样的质感,如同在巨大热带树木的树荫之下。屋顶空间被改造为了水景花园,同时增加了餐厅酒吧的功能。而水景所覆蓋着的恰恰是东北侧建筑大厅的玻璃屋顶。水波被投影到建筑的墙面上,为固定的形体带来了运动的效果。西南侧的建筑内部则把树枝状的支撑与原有的穹顶结合,带来别样的建筑视觉感。

公共服务设施

新加坡国家体育场

地址:Stadium Drive

设计:DP事务所

世界上最大的大跨度超薄穹顶建筑,场馆运用了独创的伸缩座椅和可移动屋顶设计。由于新加坡处于热带,所以体育场如何降温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新加坡国家体育场的方式便是利用可移动屋顶来将其完全转变为室内,并通过空调设施降温。为此所做的技术努力以及营造出的建筑形象也可以说是令人惊叹的。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

地址:Victoria Street

设计:杨经文

标志性的绿色建筑,同时也是绿色建筑大师的代表作。从外观来看总觉得像是曲线版的迈耶作品。纯白的建筑外立面,大量的遮阳板与玻璃幕墙。同是每隔几层布置的花园也提供了不错的公共活动空间。

[email protected]

地址:Bedok North Street

设计: ONG&ONG Pte Ltd

一个比较朴素,但是很全面完善的社区活动中心,内部包含了体育馆,游泳池,图书馆,商店,诊所,舞蹈室,健身房等等。一层架空,成为社区活动空间。在建筑立面上选择了绿化以及白色的织物织物装饰带,看着很舒服。

碧山公共图书馆Bishan Public Library

地址:Bishan PI

设计:LOOKArchitects

也是一个设计朴素但是有趣的作品,主要的亮点是外面彩色的飘窗以及内部的玻璃体块空间。蓝绿两色的搭配看起来非常清爽,同时突出的体块穿插又为个人或者团体提供了半私密的阅读空间。

黄廷芳医院Ng Teng Fong General Hospital

地址:Jurong East Street

设计:HOK

这其实是有三座医院组成的超大医疗综合体,曾获得新加坡最高级别的绿色建筑标志白金奖。医院的公共空间利用空中连廊与周边的几个商业综合体相连,同时连桥所在楼层也是对公众开放的食阁及商业空间。

医院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造型丰富的种植阳台区域以及结合垂直绿化所独特设计的病房上。同时很有意思的是医院一层的康复公园(JurongHealth Mobility Park),这里布置著一些日常公共运输工具,如地铁公交计程车等,用于残疾或腿脚不便的病人联系如何上下这些公共运输工具。

Khoo Teck PuatHospital

邱德拔医院

地址:Yishun Central

设计:LDI

一座超大型绿色医院,建筑形象属于比较标准的方盒子造型,在外立面上几个层次的遮阳板品质感很高。但最值得夸耀的还是它在医院绿化以及微生态系统塑造上所作出的努力。和新加坡多数公共建筑一样,采用了一层架空开放的模式,同时在地下一层,一层以及群楼的顶层设置了较大面积的公共花园。顶层的花园主要供病人休憩散步,一层的花园则是为两侧的诊室以及餐厅提供森林般的休憩空间。而地下一层的花园则更多的是在利用生态水池来养殖大量的鱼类,同时布置了水景瀑布等作为观赏需要。经医院方面的统计,在生态水景内栖息的鱼类超过了一百种,同时医院院区内观察到的蝴蝶也达到了三十种。

新加坡城市规划展览馆

地址:45 Maxwell Road, The URA Centre

设计:未知

其实从建筑的角度来说它在新加坡并不算特别出彩,但作为研究新加坡城市规划来说就非常值得一看了。同时这里也是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宜居城市研发中心等多个城市规划部门的所在地。有很多规划资料与公示的建设项目,所以有比较高的探访价值。

商业与办公

vivo city怡丰城综合体

地址:1 Harbourfront Walk

设计:伊东丰雄

整体商业空间与造型手法来说并不是很让人惊喜,施工品质也只能算一般。但从连廊屋顶的造型中还是能窥见到一些伊东老师爱用的手法,也看得到伊东与妹岛作为师徒之间在建筑设计元素上的互通性。

The Star Performing Arts Centre星商业文化综合体

地址: 1 Vista Exchange Green

设计:Aedas

结合商业与表演设施的综合体,据说是由于投资方有教会的存在,所以在建筑外观上结合了诺亚方舟的意向。几个弧形玻璃的设计也确实比较有视觉冲击力与象征感。一层的空间相当开放,利用原有的高差做出了看台空间。而楼顶上设置剧场和户外观演空间的方式在国内也比较少见。

DUO双景坊

地址:6 Fraser Street DUO Tower

设计:奥雷·舍人事务所

作为张曼玉的前男友,哦不,作为库哈斯重要的前合伙人,以及央视大裤衩的项目负责人,奥雷舍人在营造项目气势上的能力还是很强的。DUO双景坊的的两座塔楼利用圆弧的平面造型,以及几处体量的切割挑出,产生了强的围合感以及雕塑感。蜂巢的立面造型无功无过,韵律感倒是很强。一层景观中大量运用了看起来比较原生的石块(或者人造石,未确认),和精致的玻璃大厦形成对比,平添了一点自然的气息。

The Gateway - 新门广场

地址:152 Beach Rd

设计:贝聿铭

贝姥爷在1990年的作品。在贝老的官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八九十年代他的事务所在新加坡做了大量的办公楼设计,很多看着中规中矩的大厦气势都是他的作品。算是贝老的纯商业化设计吧。不过新门大厦在造型几何感和设计时间上都与香港中银大厦非常接近,不知道是否彼此启发。

乌节路

新加坡最著名的商业街,上面的几个综合体也很有特色,比如ION Orchard Mall的树枝遮阳棚,以及唐城综合体非常有时代特征的仿古风格。街道的尺度比较宽阔,所以在满足车行的同时也留足了步行与绿化的空间。晚上偶遇街头的表演,宽阔的路面以及台阶就构成了很好的城市舞台。

住宅类

The [email protected] -达士岭组屋

地址:No. 1C, Cantonment Road

设计:ARC Studio Architecture、Urbanism

宏伟的组屋住宅建筑群体,七座超高层的住宅塔楼撑起了连廊形式的空中景观平台。上面是可供游人买票参观的空中花园,而在下面的楼层间还有供住户使用的空中平台。能把安置房性质的组屋做到城市热门景点的水平,这个思路很值得借鉴。

馨雅轩SOLAPIS住宅

地址:Paya Lebar Cres

设计:未知

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原因就瞎转到了这里,一个比较高品质的联排住宅,建筑风格比较简约。整个住宅的核心是中间的带状泳池,成阶梯布置这几段不同深度的游泳区。只是两侧的住宅隔着泳池相对布置,客厅以及窗户面对面布置,在隐私性上完全失败。导致一层客厅的外面,大家几乎都把窗帘拉上,阻挡了视线,但又有了种莫名肃穆的感。

Sky Habitat晴宇

地址:9 573909, Bishan Street 15

设计:摩西萨夫迪

萨夫迪垂直城市或者说垂直社区概念的一个重要实践作品,时常在他的演讲中见到。空中的三个连廊为两个花园和一个泳池。连廊花园那层还有一个公共活动室,可以满足一些聚会活动的需要。这座住宅的阳台造型已经外部楼梯也是一大亮点。

D'leedon住宅

地址:3 Leedon Heights

设计:扎哈哈迪德

扎婶很火的一个住宅作品,为了协调住宅的功能,因而在造型感上也比较收敛,把自己的斜线曲线的做法和住宅本身的功能也算是比较好的结合在了一起,至少不算过于超脱世俗。不过部分房间由于出现了斜墙面,不便于刷漆,住户还是多少有些怨言的。下面的景观扎哈风格还是非常明显,但有些构筑物也过于装饰化了。

The Interlace住宅

地址:Depot Road

设计:奥雷舍人

前夫哥的住宅力作,看似简单的体块搭接,但却获得了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结构成本应该相当高)。不知为何,总觉得有那种共产主义理想社区,或者是学生时代课程设计的感觉。庭院中的公共活动设施也非常齐全,泳池,活动室,烧烤区,商店等等。另外很好玩的是儿童游乐设施也运用到了主体建筑的构成模式,蛮有意思。

nouvel 18

地址:18 Anderson Rd

设计:让努维尔

可以说很有卖点了,直接把让老师的名号写在了小区的名称中,多少有种香奈儿5号一般的自信在里面。一黑一白两座公寓塔楼,说来像是让努维尔交出的一份标准答案。似曾相识的细节,以及比较简单的植物运用,以及一些出于商业需要的手法克制。

résidence

地址:Ardmore Park

设计:UNstudio

表皮 表皮 表皮,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构成感极强的表皮,但并不代表着这只是个粗浅的装饰手法。UNstudio在运用表皮样式的同时似乎也在探索室内空间对应的改变,可惜没有入内,这次无法深入的探究这个问题。

sculptura ardmore

地址:Ardmore Park

设计:未知

名字里对于“雕塑”这个单词稍加改动,显然很有自我表现欲。玻璃里面和遮阳板倒是平常,不过挑出的几个游泳池就非常酷了,产生了旋转般的动态感,让人惊叹。

吉宝湾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

地址: 29 Keppel Bay View

设计:丹尼尔里伯斯金

新加坡真是建筑大师的实验田,尤其是在住宅项目项目上,能够高品质的呈现这么多大师的作品,实属难得。里伯斯金在这个住宅群中依然延续着极强的个人风格,如同刀锋般的塔楼形态,很有标志性。同时在屋顶和连桥上也入乡随俗的布置了大量树木绿化,上面的框架使得屋顶在满足绿化功能与使用的同时,也保持着建筑的形态的视觉冲击力。

只是有一栋的核心筒地址对形态有些破坏,不知道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是否有什么限制条件影响。而在多层住宅部分的设计中,则运用到了里伯斯金曲线与几何的两种模式。加上园林景观与公共建筑,基本上把个人风格中的几个主要形式都展现了一下,很值得爱好里大师的同学品味一番。

宗教类

AI Islah Mosque

地址: 30 Punggol Field

设计:Formwerkz Architects

一座开放且现代的清真寺,对于清真寺传统的建筑空间已经装饰模式进行了多个层次的解构。将传统清真寺的穹顶改为了屋顶花园的景观凉亭,室内则用挑高空间的带状天光来营造神圣感。几个层次的屋顶花园以及下沉空间里绿植的设计确实让建筑的形象更加温和。

外立面的纹样也确实对于传统的伊斯兰纹样进行了不错的诠释,又增添了一点现代感。唯一的问题似乎是出现在材质上,外壳的所有造型是利用空心的纤维石膏板打造的,在强度和耐久性上并不能让人满意

教育类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

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

地址:1 McNally St

设计:WOHA事务所

一座非常不正经的学校设计,整个空间氛围让人觉得很像一座商场综合体什么的。建筑是一个外高冷内狂热的气质。外立面采用小开窗做出比较封闭的立面效果,同时又比较少见的黑色。而内部空间是一个玻璃的山谷,几何构成感很强。几个连廊的穿插以及内部的楼梯设置也颇为自由。

School of Arts

位置:Prinsep Street

设计:WOHA事务所

又一座绿色学校,墙面绿化丰富。学校位于非常市中心的地址,故而在功能上结合了多种市民文化设施。下面的楼层对公众开放,主要是剧场美术馆这些,同时使用了新加坡很少见的混凝土模板,产生了粗狂的山谷效果。而上部则是学校的空间,不对外开放。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

地址: 8 Somapah Rd

设计:BenvanBerkel

说来新加坡确实很小,很多大学都是是国内高中的尺寸像。像科技设计大学主要就是一整栋连在一起的教学楼,以及宿舍与运动场。科技设计大学在立面设计上比较年轻态,像集成电路一般的几何线条,配搭饱和度极高的红绿色彩,以及墙面山几种绿植搭配,确实很符合一所新建大学的气质。另外成龙在国内购买的几个小的古建也陈列在这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

南洋理工大学

地址:50 Nanyang Ave

南洋理工大学算是新加坡最大的大学之一了,这真是一句没有底气的话,毕竟新加坡的土地实在太小了。南洋理工大学拥有特色丰富的宿舍楼与教学楼,同时也有一些明星建筑。

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

无需多讲和上文中的滨海湾大坝的设计是一个逻辑,但是作为教学楼来说更加封闭,同时景观设计及施工也更加精致。唯一的缺憾是建筑的绿色屋顶与室内空间没有必然的交通联系,不能很好的成为学生的活动空间。

The Hive NTU学生活动中心

设计:托马斯

托马斯确实是天赋过人的艺术家,这个建筑让人完全感到一种非新加坡的感觉。脱离了现代与精致,给人一种原始神秘的气息。浅褐色的混凝土表皮,肆意垂下的植物,倾斜变形的柱子以及墙上难以名状的图案,让人感觉像是在哪个史前文明的遗址里。

内部层层叠叠的阳台又显得很具有南洋风情。建筑平面非常的放飞自我,有人说像大肠小肠,有人说像单细胞生物。不过从目前来看,室内的有效使用面积还是相对较低的,可能在未来会有扩展改造,把公共空间转换为室内使用空间的考虑吧。

教学楼

教学楼保持着比较强的新加坡特色,玻璃雨棚下开放的公共活动空间,大面积的阳台以及墙面种植的植物。公共空间的植被数量也令人惊叹。

宿舍楼

这套宿舍楼平面呈对称的人字形,也是首层架空,且很好的结合了水系景观,同时还布置了凉亭、烧烤区等设施在公共空间里。

后记:

之前有在分享会上用“精致的现代主义”来形容新加坡的建筑。“现代主义”是指新加坡在当代建筑的风格上,多是现代主义的风格,同时也展现出极强的现代感,而精致则是指设计语言上的精巧与施工工艺上的细腻。甚至让人觉得新加坡的建筑语言有些单一,既无粗野主义,也无乡土建筑。这一切都蕴含着新加坡独特的国家情况、文化背景与经济条件的原因。而同时新加坡作为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理想城市样板,非常值得探索与学习,但也不能复制。

  • 发表于 2019-07-16 16:53
  • 阅读 ( 538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毕生

4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