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课成了新加坡全民学习运动?明年起学生必须学习编码课程,成年人也要学

明年起新加坡的学生必须上编码课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长易华仁在该部门的常年工作计划研讨会上宣布,推出一系列惠及社会各阶层的新措施,让小学生至年长者,以及中小企业都能踏上数码转型道路,迈向全民数码通的目标。包括网络安全局推出新计划,希望在未来三年让1万名中学到大专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技能,同时鼓励他们考虑加入这个领域。

这是新加坡政府为确保新加坡拥有足够科技人才做出的努力。

广告

易华仁说:“我们希望同所有员工携手努力,不论他们教育水平、或技术能力,同时跟所有年龄阶层国人一起努力。因为我们最终希望能惠及社会各阶层也有利整体经济增长。”

其中,由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和新加坡教育部在2014年合作推出的“编码乐”(Code for Fun)增益课程将扩大,所有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小学生明年起都须上长达10小时的编码课。

部分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今年底完成小六会考后,将率先试行这项新课程。学生在长达十个小时的课程中,将学习编码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思维。

约30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将在今年底完成小六会考后,率先试行这项增益课程,参与学校包括莱佛士女子小学、东源小学等。当局会在明年把课程推广至全国其他小学。

该课程将通过简单的视觉编程课程,培养学生对编码和计算思维等技能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

“编码乐”课程目前是一项选修增益课程,推出至今共有116所小学和66所中学提供该课程,约有9万3000名学生从中受惠。

广告

日后,新加坡的中学也将继续提供这门选修增益课程,以配合现有的电脑应用计算课程,其中包括电脑应用计算相关的应用学习课程、O水准选修课程及A水准课程。

易华仁说:“我们须激发年轻国人对于数码经济中出现的新机遇的兴趣。所以,我们首先将让他们接触到所需的技能。”

获全额资助确保不同背景学生受益

长达20小时的编码增益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通过教材激发学生对科学、科技、工程及数学(简称STEM)方面的兴趣,第二阶段则考验学生根据不同主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主题包括如何省电、如何清理垃圾等。

所有小四至小六学生明年起在学校须参加的编码增益课程,费用将由政府全额资助,以确保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都可受益。

目前,一些学校已开设的编码增益课程费用由学校和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联合资助,而从明年起,所有小学高年级生须参加的编码增益课程费用将获政府全额资助。

将推出网络青年全国计划

广告

另外,新加坡网络安全局也将推出新加坡网络青年全国计划(Singapore Cyber Youth Programme),旨在下来三年让1万名中学至高等教育学府的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相关技术知识和软技能。

其中一个项目是网安局去年与新加坡理工学院推出的“青年网络探索营”,以促进中学生对网安工作的兴趣。今年所有五所理工学院都参与了探索营,并吸引来自超过30所中学的400名学生参与。

新加坡网络青年全国计划明年推出更先进的青年网络探索营,今年较迟时候也会推出更多新项目。

为立国一代提供免费一对一指导

另一方面,从今年9月起,约1万名立国一代年长者将能在下来一年参与专设的数码诊所(digital clinic),学习基本数码技能。

资媒局将在全国举办额外100场数码诊所,由专人为立国一代年长者提供免费的一对一指导。年长者可从中学习到如何使用政府网络服务、上网搜索资讯,以及辨识网络上的假信息等基本技能。

广告

资媒局发言人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这些数码诊所将设于民众俱乐部、居民委员会,或其他方便年长者的地点。数码诊所主要以英语和华语进行。

易华仁也宣布,通讯及新闻部将推出一套数码媒体和信息通识框架(Digital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Framework),协助提供数码技能课程的机构更好地策划及发展课程内容和学习结果,以便让国人了解如何安全使用数码科技。

他也勾勒出该部下来的工作方向,目标是为所有新加坡国人打造一个具包容性的数码新加坡。

易华仁强调说:“我们要把触角延伸到每个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要接触到所有员工,不论他们来自什么行业或技术背景,以及每位国人,不管他们属于哪个年龄层或教育程度……我们要建设一个数码经济,即每个企业、每名员工都具备数码能力,每个国人都与数码连接。”

  • 发表于 2019-08-09 08:04
  • 阅读 ( 425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仇骅

34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2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