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地位这么高!新加坡是怎么做到的

全科医生地位这么高!新加坡是怎么做到的?

传言有这样一个现象:在新加坡,专科医生经常会给全科医生送果篮,希望多送一点患者去他们专科。虽然有点夸大,但这一现象反映出新加坡分级诊疗做得非常到位。

广告

新加坡所有的在职医生中,近一半是全科医生。在中国,全科医生只有 30 多万,占医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如此稀缺的全科医生,收到过专科医生送的果篮么?

“手术在医院,康复在社区”

新加坡约 560 万人口,8 所公立医院,20 所公立综合诊所(Polyclinics)以及 2000 多家社区基层诊所(私立)。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采用分级制度,最基础的是诊所和社区医院,感冒咳嗽等小毛病在这里就可以应付;第二级是综合性公立医院,在社区看不好的病,由医生开具证明转诊去公立医院;最上一级则是专科医院,比如擅长心脏科、肿瘤等治疗的医院。

没有免费的医疗(这一重要理念出自李光耀)每个人强制保险,每个人的公积金账户都有医疗保险。关键的点在于大力发展社区门诊医疗,在医保上启动强制性的保健储蓄计划,类似于中国的城镇职工医保,并配以类似中国的大病医保以及医疗救助基金等。

新加坡全科做的最好的是公立系统,在新加坡公立综合诊所叫做 SingHealth Polyclinics(同国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共有 20 家。比 Community Hospital (社区医院)低一级,但是发展成熟且分流做的很好。

广告

公立综合诊所一般会提供急性疾病治疗、慢性病管理、运动康复、妇女儿童健康服务和牙科护理,结合最多的专科类型分别为皮肤科、妇科、骨科。

综合诊所:发展成熟且分流合理

新加坡的综合诊所基本都设在社区活动中心的商铺内,这样一来,邻里间就有了更多的沟通和走动,也会增强黏性。

综合诊所一楼

这次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家综合诊所,共有三层:

第一层是全科诊疗和药房,面积是三层中最大的;

第二层是健儿中心;

第三层是牙科诊所和健康中心。

诊所门口是自助的挂号机,诊所内也有人工挂号,当然也可以进行网上预约。在国外去公立医疗花很少的钱看病通常需要排好几周的队,所以在综合诊所门口的广告机上,会贴心地标出在周围私人全科诊所的坐标。

广告

诊所内的信息墙上,能看到各个诊室的说明,虽然是全科诊室,但也分了四个诊区,因为每个全科医生也都有各自的擅长。不同情况的患者会被划分到不同诊区,对应就诊。

有一个细节可供大家参照学习:在诊所内,许多引导都有通过地标来指示。比如下图,每个诊室门口都有用不同颜色的地胶板区隔,这会让人们不自觉地空出这个地方,以防门内有人出来撞上,门外人闯入。

诊室面积不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一个诊室都有一个套间,一边是躺下的身体检查床,一边是座椅,设计非常有心。每一位医生都配有两个这样电脑屏,一面看诊断报告,一面写病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的公立体系内,诊所和医院的数据都是打通的。比如你在私立诊所就诊,在转诊时,全科医生会将你的病情描述清楚,再交付给上一级医院的医生对症处理。

广告

二楼是儿保区,量身高测体重,家长可以自助进行。疫苗区有很多孩子在留观,可是没有一个哭的孩子,医生哄孩子有一手。

还有随处可见的儿保手册,厚厚一本,有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事项,有打疫苗、做体检的时间点提醒,册子里还有给妈妈们贴照片、塞化验单的小设计。

儿保手册

三楼是牙科中心和康复中心,他们有单独的一块区域。一眼望去老年人居多,政府给补助,老年人每年可获得 200-450 新元的慢病护理费。

体面的全科医生:从上到下的改革

细心观察了诊所内的医生,我发现医生普遍较年轻,这里的医生,大部分是基层“服役期”内的医生,在满五年后,优秀的医生大多会选择去私人诊所就职。

关于全科医师的培养,首先新加坡政府会花钱让临床医生去各个科室轮转,以培养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毕业之后,会在政府的综合诊所工作五年,再之后可以选择自由执业(如果五年内离职单飞,需要支付相应的补助费);

其次,政府对于公民在公立体系内的医疗支出有高额补贴,除了急诊,公民就医必须先从全科医生那看起,根据疾病需要,由全科医生转介绍到专科医生那去;

广告

分级诊疗做起来后,有更多的医生从专科走向全科,全科医生的看诊能力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一些私人诊所,全科医生为了有更多的收入,能做的项目都会去学习并积极实践。毕竟如果全科医生自身拥有的技能够硬,又何需把自家的生意拱手让人呢?

很多朋友感兴趣,这里也补充一下,如果来新加坡行医,这里是唯一一个不需要考当地的行医资格就能行医的发达国家,你只要拿着国内的毕业证、医师资格证、托福雅思达到一定分数要求,通过面试就可以执业,不过对毕业院校要求较多,国内只有几所医学院满足新加坡的筛选要求。

医生在新加坡属于精英阶层,大家都是挤破头要考医学院。世界上几乎任何国家,医学院都是最难考取的。荷兰有很多优秀的学生申请医学院,僧多粥少,为了公平起见,只能抽签决定谁上医学院......

国内的住院医规范化培训是很好的制度,每个国家都在实行这类培训体系。但最大的问题是医生收入和职业发展,如果不能解决后者,很多医生的生活会有很大的问题,尤其在大城市。

广告

中国每年培养的医生并不少,但据统计,只有 1/6 的毕业生选择当医生,很多都转行,这放在世界上也是一个罕见的现象。

新加坡刚毕业的年轻医生虽然不能过上豪华的生活,但至少能过一个体面舒适的生活。即便低年薪,医生的薪资也是比较高的,一般起薪在 40~60 万人民币(税前),这只是起薪。此外,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只有 10% 左右,比英美等发达国家要低的多(例如英国,个人所得税高达 40% )。

如果看到这里,你羡慕新加坡医生有一份清闲的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哪个国家的医生都不会清闲的,从工作强度来说,新加坡医院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国内的劳动强度还要大,综合诊所的劳动强度也不比国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低。

不过接下来几年,很多专科医生(所谓的专家)可能会比较难找工作,而全科医生会很吃香。整体来说,全科医生劳动回报比和职业发展前景都更吸引人。

在国内,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如果没有好的全科医生守门人,国民就医或将进入更混乱的时代。

广告

今日话题:在国内,以分级诊疗为契机,进而提升全科医生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你觉得有望实现吗?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锺丽

  • 发表于 2019-08-09 07:55
  • 阅读 ( 618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龙凝翠

41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