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展示的不是镶金嵌玉的王冠,不是沾满岁月痕迹的古董,而是用大量图片、触摸显示屏、电影展播等方式引导游客穿过岁月的风风雨雨,全方位感受新加坡历史及新加坡人勃勃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广告

国家博物馆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博物馆,具有浓厚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博物馆的变迁

建于1887年的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城市中心地带,具有浓厚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观洁白大气,圣洁温婉,毫无浓妆艳抹的金碧辉煌,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清纯少女。

博物馆最初的功能不是展示历史文物,而是一座动植物展示殿堂。19世纪初,此地的首任英国驻扎官威廉·法夸尔四处收集当地动植物标本,命人将这些动植物画下来加以收藏。当时慕名到博物馆参观的各国科学家络绎不绝,可见它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十分可观。1972年以前人们踏进博物馆,随处可见猴子、鹿、犀牛、野熊、老虎、黑豹、大象、鸟类、鱼类和蝴蝶等动物的骨骼或标本;橱柜里展示有本地水果、蔬菜和矿产等实物;此外还有马来人、爪哇人使用的器物,如武器、钱币、纸币等。后来,博物馆逐步移走动植物标本,转变为以介绍新加坡历史为主。在1993至200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称它为新加坡历史博物馆。在长达3年半的修复工程后,2006年12月7日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正式更名并开放。

广告

博物馆分为历史馆、生活馆和生态馆。走进博物馆的引言介绍厅就像进入了声光电的迷幻世界,我感觉自己站在昏暗而宽阔的三维空间,周遭有巨大的视频墙围绕,在振奋人心的交响乐的衬托下,眼前不断闪过新加坡的风土人情。最后,我看到淅淅沥沥的雨打湿了一张地图,地图上的小船扬帆起航,来到了目的地——至此,新加坡的历史拉开序幕。

历史馆,回眸700年

一楼的历史馆简述了新加坡历史。早在3世纪,这里已有土著居住。据考证,“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在马来语中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这比“淡马锡”(明朝对新加坡的称谓)早1000多年。博物馆收藏了11件古代国宝,如新加坡古石(Singapore Stone),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苦难昭南”展厅一隅

新加坡岛真正开始受到重视是在14世纪末。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拜里米苏拉乘船前往小岛环游,看见岸边有一头狮子,认为是吉兆,决定在此安营扎寨,后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语“狮城”之谐音。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史丹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发现此地拥有发展为良港的优越条件:南部的水域宽敞且很少受风暴影响;附近的溪涧有充裕的水源。他的汇报立即引起英国当局关注。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今天,莱佛士的名字和雕像在新加坡依然随处可见。1942年2月15日,英国人统治下的新加坡海峡殖民地政府向日本投降,标志着新加坡进入日治时期。在行政上,新加坡成为大日本帝国的“昭南岛”,这个时期也被称为“昭南时代”。1945年日本战败后新加坡人民开始政治觉醒,逐渐走向独立。

广告

生活馆,多角度呈现历史

我顺着具有欧美风格的阶梯上到二楼,这里的生活馆有四个展厅:“摩登都会”“苦难昭南”“成长岁月”和“多元声音”,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不同阶段的新加坡。

“摩登都会”展厅表现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新加坡,这个殖民城市呈现出独特的东西荟萃风貌。随着蒸汽船的发展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欧亚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到19世纪末,新加坡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贸易量猛增了8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还在新加坡斥资5亿英镑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时任首相丘吉尔称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20世纪初的新加坡从沼泽遍布的蛮荒之地,一跃升为世界第七大港,成为英帝国极为重要的据点之一。展厅里播放的老电影,仿佛让人回到那个东西方文明碰撞的魅力时代:酒吧、咖啡厅、热舞,体现了新加坡在那个灯红酒绿年代的独特风情,也让我想到中国上世纪30年代繁花似锦的上海滩。

2017年,为纪念二战新加坡沦陷75周年,博物馆推出了“见证战争:纪念1942年”展。

广告

展厅“苦难昭南”让人痛心不已。1942年1月日军占领马来亚,2月1日开始大举进攻新加坡。当时的英国守军以为日军会从东北方向登陆,没料到日军主力从西北海岸登陆,骑着自行车(号称“银轮部队”)快速南下,使防卫海峡的英军面临四面楚歌,只抵御了一天便悉数撤离。2月15日,英军驻新加坡司令官珀西瓦尔签署了投降书。

新加坡沦陷后,日军为报复华人华侨对中国抗战的支援,进行了令人发指的大屠杀。新加坡华侨人口密集,是南洋华侨抗日运动的中心。从抗战爆发到新马沦陷的4年多时间里,当地华人以义捐、认购国民政府战争公债、向国内亲友寄侨汇、捐赠药品、募集衣物等形式,为中国募款达54亿国币之多,占全世界华人赈款的2/3以上。当时4.5万国币就可购军机一架,这些巨款填补了国内近半数的战争开支。新加坡沦陷后惨死在日军屠刀下的华人多达几万,他们被带到偏远的海边集体枪杀,剩下的则被送到泰国建造“死亡铁路”。日军还勒索南洋华人,要他们交出5000万元俸纳金,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看到那些图片和纪录片,我心中充满愤慨,日军的这笔罪恶帐永远不能从历史上抹去;同时我也为我们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感到无比骄傲——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在远离故国繁衍了几代后还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全世界华人的胜利。抗战中新加坡华人的苦难与功绩值得铭记!

广告

在日军殖民时期,新加坡物质匮乏,粮票肉票成了稀缺资源,饥饿时时困扰著新加坡人。苦寂的岁月非但没有让他们屈服,反而“压榨”出坚强意志,二战结束后,新加坡毅然脱离英国统治走上独立之路。

展厅“成长岁月”重构了一个争取自治独立的新加坡,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新加坡人“为权利而斗争”的历程。随着时间进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加坡的经济通过制造业开始起步。许多照片反映了当时工人在工厂努力工作的情景,展柜里展出的是早期新加坡生产的工业品。由于国土面积小,必须控制人口,1966年新加坡家庭计划与人口局成立,明确提出了“两个就够了”的口号。当时的一些海报用简单的英文写着:“两个就够了”“小家庭,大未来”等。三个孩子以上的产妇无法获得有薪产假;学校优先接收一个或两个孩子家庭的子女入学;政府优先提供公共住房给孩子少的家庭,对多子女家庭征收高额所得税,等等。新加坡的建设者们就是这样想方设法把这片土地建成为他们的理想之乡。

展厅“多元声音”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蓬勃发展的本地特有文化。新加坡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需要让各民族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让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都具有身份认同感。为此文学艺术工作者们做出了杰出贡献。我试听了新加坡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从音乐中感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宽容与接纳,活力与激情,也对新加坡本土音乐“新乐”有了一定了解。

广告

生态馆,美轮美奂

《森林的故事》从博物馆珍藏的威廉·法夸尔的《自然图集》中获取灵感,将其69幅画作化成长达170米、栩栩如生的动态影像。

生态馆玻璃圆楼是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最美的地方,让成人惊喜,孩子们开心。这里以《森林的故事》和《新加坡·老树》为题,制作成动植物影像馆。艺术家们将威廉·法夸尔收集成册的《自然图集》中的69幅画作,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美轮美奂地呈现于游客眼前。

进入圆楼内,首先是一条架在空中的通道,四周是圆柱形的屏幕,放映着一些花鸟虫鱼的自然景象,穿过通道后进入一条迂回向下的坡道,坡道左手边是长长的“动物世界”,到了底部后就是情侣们的最爱了,躺在圆柱屏幕的正中间,抬头仰望穹顶,让人感受到天空的高远。在美妙的背景音乐中,你可看到夜空里繁星闪烁,月转星移;可看到绿草葱茏的土地上小树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花开花落;可看到漫天的美丽花朵飘落下来,迎风翩跹,如梦如幻——真是唯美的享受,无比惬意舒适。

广告

生活馆内展示的新加坡早年社会生活的概貌

尽管新加坡国家博物馆主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仅有少量文物展示,但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声光效果做得精细唯美,每个小区域、每个章节都播放着与情境相符的音频,令游客有身临其境的奇妙感受。对新加坡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尤其值得一游。

  • 发表于 2019-08-08 21:59
  • 阅读 ( 576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罗滢

5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