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身为新加坡华侨中学(SCHS)董事会秘书,代表SCHS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讨论如何对应地铁市区线(MRT Downtown Line)第二阶段建设工程对校园的影响。
这项工程将在华中校园前,从公爵夫人道(Duchess Avenue)路口的学校大门延伸到南利大道(Namly Avenue)入口的整条路段上进行 。学校跑道和位于公爵夫人道附近的排球和篮球场也都会因施工而无法使用。
广告当时,LTA 提出两个可能方案,和SCHS讨论。第一个“A计划”就是以“土地征用法”(第152章)为依据,强制征收相关土地面积。
第二个“B计划”就是SCHS可以考虑将相关土地面积回交给政府,然后LTA将采取必要措施,修复相关土地的路面,好让学校在工程结束后继续使用该块土地。
SCHS董事会与学校管理层仔细商量后,决定接受B计划。董事会之后也召开赞助人大会,大会也一致通过认可B计划。
此后,SCHS与学校代表,组成了一个工作委员会,负责与LTA协调相关事宜,包括如何处理受工程影响的学校设施,如面向武吉知马路的两个学校大门。 另外也确保工程进行期间,各方都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学校学生、教职员及公众访客的安全。
地铁工程进行了六年多。这期间,LTA对学校多方协助,物色替代设施,以取代那些受施工影响的设备。这期间,LTA也非常照顾及体谅学校的需求和考量,尽量确保学校运作及活动不会因施工而中断。
当时学校原本计划在靠近公爵夫人道的校园地段上建个综合体育中心,计划因为工程缘故,不得不搁置。可是LTA还是在施工期间,帮助学校完成了相关的奠基工作,以便学校在地铁工程结束后,可以继续及迅速的落实这项计划。
广告在施工期间,原来的大草场无法使用,LTA协助学校建立了一个临时的小型田径场地。后来地铁工程结束后,LTA也出资,帮学校修复大草场的草坪,包括将施工期间被迁移他处的两座学校大门还原。
我也想在此说明SCHS如何与LTA合作,成功以华中创办人陈嘉庚先生之名,为地铁站命名。
当时,学校内有一条未命名的私人道路。一端是武吉知马路上靠近公爵夫人道的大门,另一端是接近南利道的大门,中间是现已列为国家古迹之一的华中钟楼。
在与LTA官员多次洽谈后,又在SCHS董事会、赞助人大会和学校校长首肯下,我向街道和建筑名称委员会(SBNB)提出申请,将这条道路命名为"陈嘉庚道“(“Tan Kah Kee Drive”)。SBNB批准了这项申请后,我们随即向LTA和 SBNB提交了将地铁站命名为“陈嘉庚站”的建议。
与此同时,LTA已经拟出两个方案,即以学校附近的道路名称为基础的“Watten Station”和“Duchess Station”。当时政府的一贯做法是以地铁站周边的道路或公共场所名称来决定地铁站的名称。最后结果,还要通过LTA/SBNB设立和指定的网站,让公众逃票遴选;地铁站将以投票胜出的选择命名,过程必须透明。
广告(位于华侨中学内的陈嘉庚塑像)
幸运的是,我们校友,还有当时在籍的华中/华初学生及他们的父母,都积极支持我们的呼吁,上网投票。我很自豪地说,因为有了华中大家庭广大成员的支持,我们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Tan Kah Kee Station”一名以高票当选, 成为这坐落在华中校区内的地铁站的名称。
作者:李德龙 (新加坡华侨中学董事长),原标题为《陈嘉庚地铁站的命名》,收录于《百年华中情》。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