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班MRT | 为什么95后的我们越来越焦虑

最近老爸和我说他有个朋友的小孩要来新加坡,让我关照一下。我问小孩多大,他说2003年出生的。我吓了一跳,仔细算一下,今年读O水准的孩子最小的竟然是2004年出生的。

时间实在是过得太快了,成年似乎还在一瞬间之前,我已经在“大人”这条路上走了这么远了。我做的怎么样,我有没有任何长进,我未来要怎么办。我的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堆越多,只等待在某个时间点爆发,把我淹没。

“丧”好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代名词,

“抑郁症”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自杀”的频率愈渐增高,

到底为什么,95后的我们越来越焦虑?

我们为什么焦虑

成功低龄化

第一个焦虑的原因,我认为是成功低龄化。

随便点开一个微博“网红”的首页,个人简介上赫然标著“01年”“02年”,再往下翻,定期的产品推广照片、视频,让人不禁想他们靠新媒体运营赚了多少钱。曾经有内行人说,这些微博关注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网红们,拍一组产品推广图的价格高达几万到几十万。

钱在他们的世界里来的那么容易,仿佛不是一件值得焦虑的事。

如果你认为“网红”的成功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那靠自己创业成功月收入几十万的也还是大有人在。当然,不得不承认,他们当中大部分靠的是父辈的资源和人脉,但同样也不可否认,他们是成功的。至少他们懂得如何去有效的运用手中的资源,达到自我目的。

成功是别人的,挫折是自己的。网络的发展让成功低龄化的事实更加清楚、直观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永远只是为英雄鼓掌的路人,我们怎么能不焦虑?

Peer Pressure

也许网红和创业者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你觉得那是个例,不足称道。那么peer pressure绝对构成了我们大部分的焦虑感。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小时候,我们讨厌家长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长大以后,我们却忍不住和身边的人比较,不管是讨厌的人还是朋友,我们都在暗中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情不自禁的和自己的现状作比较。

平时我们爱看别人新买了多限量的衣服、多贵的化妆品,心中羡慕的同时还要及时点赞,评论“天哪!好美好漂亮!”来维护朋友情谊。我们还要关注谁又在打卡学英语,谁又开始上剪辑课,谁的project获了奖,谁又找了新工作。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参与的别人生活以此反观自身是否同样在进步。

之前网络上有句很流行的话,说“宁愿被嫉妒也不要被可怜”。谁不是呢?同龄人的成功,不论大小,都像针一样扎在我们的身上,提醒我们不能再放纵自己了。

活着活着活成了别人精彩书中的一个页脚,我们怎么能不焦虑?

父母期望与自我要求

父母的期望和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绝对是焦虑的来源之一。也许你的父母对你没有很高的期望值,也许你自己对自己没有什么要求,但两者必占其一。

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爸爸妈妈一直不在学业上给我过多的压力,更多的是让我顺其自然的发展。但这造成我有极高的自我要求,我认为“没有父母不渴望孩子的成功,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意识到父母其实期望我能成功,意识到亲戚朋友都在关注我是否成功后,我变得极其焦虑。

我做的足够好吗?我可以做得更好吗?我这样对得起爸妈吗?我这样对得起我自己吗?我开始反复的质问自己这些问题,并逼迫自己在下一次做得更好。

这学期我有一门课,在每个周一的早晨8点到下午5点,中间没有休息。虽然是早晨8点开始,但老师要求我们7点半就stand by,这门课还有仪表上的要求,基本上我凌晨5点就要起床开始准备。

一整个学期12门课,我没有被扣过1分,但同样,我也有12天没有合过眼,没有吃过饭。

对成功的变态渴求让我们怎么能不焦虑?

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在新加坡留学后,我经常性的失眠,到了病态的程度。一整个学期快5个月,我没在夜里睡过几次觉。

全家人都苦口婆心的劝我这样不行,身体会吃不消,老爸更痛心疾首地问我“你哪儿有那么多事要想?睡着不就不想了!”我只能叹口气,告诉他们好了,会睡的。然后继续整宿整宿的失眠。

哪有那么多事要想?

太多事要想了。

学校每门课的学习进程,要交的作业;生活上和朋友的人际关系维护,下周要叫谁一起吃个饭;自我管理上是不是又该减减肥了;国内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亲戚朋友都有什么动态。——不都是事吗。

失眠实在是现代青年的常态。

我对将要发生的事和未知的事有焦虑症,就连回国之前要收拾行李都能让我压力暴增,要带哪些回国,哪些要留在新加坡,留在新加坡会不会过期,行李会不会超重。

这样近的事都能让我焦虑,更别提整个人生的未来发展了,光是看到这几个字我都头痛的不行。

难以预测的人生让我们怎么能不焦虑?

人的自身惰性

焦虑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自己的惰性。

拖延症在短期缓解我们的焦虑,又在长期让我们的焦虑成倍增长。你是不是也有过,一个作业放在那,你知道deadline就在眼前,还是能拖多久拖多久,然后玩儿的时候心不在焉,最后一刻又赶到两眼乌黑?

我们当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

懒惰的当下我们或许是快乐的,我们告诉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暂时性的忘记烦恼吧!但是短暂的逃避现实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因为我们可以逃避问题,问题却永远在那里,最终还是要我们去解决,去画上句号。

尝试战胜惰性又屡战屡败,我们怎么能不焦虑?

怎样缓解焦虑

找寻自我价值

前几天,我读到一篇文章“从国企离职,我不止一次后悔过”,里面作者提到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成就感”。

什么是自我价值?Maslow’s Need hierarchy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说,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Self-actualization(自我价值实现)。

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上都需要找到自我的价值,找到让你有“成就感”的那件事。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我不禁想到前段时间和小凯同学的采访,小凯同学在BCAA读书的时候,因为兴趣不合饱受焦虑感的折磨,转学到ERC学习创业管理后,他找到了自我价值的方向。变得积极乐观,爱上了学习,还完美的完成了与公司的项目合作,得到了奖学金。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所以我认为,大家都应该去发掘自身的兴趣,什么是你擅长的?什么是你喜欢做的?只要找到能让你有“成就感”的事,你的焦虑自然就被“成就感”代替了。

与父母及时沟通

世界上与你最亲近的人,就是血脉相连的父母。

很多时候,父母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也是最不了解我们的人。但是和父母的及时沟通,绝对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缓解我们的焦虑,抛开所有不谈,他们是“过来人”。他们也许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他们永远会尝试理解我们。

纯粹的关心和爱永远是安全感的来源。

记得之前我为了poly毕业以后能不能进新加坡公立大学的问题反复纠结,老爸老妈跟我说“能上,最好。不能,就去别的大学。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什么好纠结的呢?你已经很棒了。”我心里的大石头瞬间落了地。

还有生活很多其他时候,我为了一些小事不知所措的时候,其实很多是因为经验不足,不知道该怎么为人处事才是对的。我就打电话问老爸老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

如果你有解决不了的焦虑问题,不如尝试和爸妈说说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要拖到明天再改变

我知道这很难,但这也是最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之一。

我很喜欢胡适老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我觉得用在这里同样合适,怕什么焦虑永远不会结束呢?现在解决一点问题,焦虑就减少一点。

就好比你为了减肥的事焦虑,那你就在当下少吃一顿夜宵,你的焦虑也就随之少了一份不是吗。我们从小就在语文课本里学“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所以呀,任何事都不要等到明天再改变。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开了头,焦虑也少了一半,因为我们在尝试改变,努力就会得到回报。

坚持充电 走出舒适圈

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那就要找到究竟是哪里不如,然后对应的提升自己。如果说我们是充电器,那我们就要学会自己去找充电口。

在新加坡留学,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方式让你充实自己。书本知识不够,就用实践活动帮助理解。在学校,你可以报名参加CCA社团学一门技能,还可以报名听各种教授的讲座,参加workshop。课外,你可以去各种志愿者活动,报名课程充实提高自己。

就算是玩手机,刷微博,也可以看一些时事新闻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生活中哪件事没有教育意义呢?全看我们怎么去对待罢了。

走出舒适圈,坚持自我教育,也许有一天焦虑感就消失了。

THE END

为什么95后的我们越来越焦虑?

因为我们面临比上一代更激烈的竞争,我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随之而来也有更多的问题。

但是我相信,与之对应的,我们也会找到解决方法,不断变得更好,成为优秀的大人。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是我们的时代。

发帖时间: 新加坡留学网

  • 发表于 2019-07-15 03:18
  • 阅读 ( 459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雷中

26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2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