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业与国内商业的差异 | 空间印象2019新加坡考察分享第一弹

空间印象2019国外考察之旅,今年又一次来到了新加坡。卓尔不群的建筑大作、浓翠蔽日的都市丛林、多元包容的文化痕迹、烟火人间的市井百态……每一个都可以成为我们再去一次的理由。

有才的项目,我们一起走过、看过、触过、感受过、体验过;

有效的考察,我们一起回顾、思考、共享、碰撞、积淀;

有趣的伙伴,给我们理性的专业分析、感性的镜头记录、趣味性的视角、启发性的思索;

有料的分享,今天是第一弹:新加坡商业与国内商业的差异

今日分享人 - 空间主案设计师 叶艺霖

空间印象是商业空间策略型一体化设计机构,因此,商业,自然是我们考察的核心。区位分析、策略定位、功能规划、业态配置、品牌设计、建筑规划、空间设计、美陈设计、景观设计、导视设计?这些先放一放,我们今天想作为亲历者去讲讲这5天4夜的旅程中我们体会到的新加坡商业与国内商业的不同。

不同在哪呢?

也许是

更 贴 心

贴心在哪呢?

因地制宜的周到设计

新加坡是一个炎热、多雨的国度,即使是在北半球的冬天,也如盛夏一般:在街面上行走约10分钟,就会大汗淋漓。对于这种情况,除了室内常见的空调以外,节能城市新加坡利用一些小小的装置,起到很好的防暑降温效果。

室外空间悬挂的巨大风扇,起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

丹戎巴葛中心city room

在室外采用了送风系统,通过空气流动,减弱了炎热感

West gate

我们在新加坡即使突遇暴雨,也能在雨中步行几百米,毫发未湿,因为大多数商业空间都有设置有长长的连廊或是顶棚

The Star Vista

Iluma

白沙浮商业区

商场与公交枢纽之间、商场计程车上下车区域都有挡雨的设施,非常便捷

Orchard gateway的全封闭空中连廊

与许多热带海洋性区域一样,植被在新加坡生长也非常茂密,极高的植被覆蓋率也让新加坡有了“花园城市”的美誉。而几乎所有新加坡的商业,都与城市基因完美融合,将花园的概念融入空间。

逛West gate,就如同逛花园

[email protected]

打破常规的功能叠加

我们在做综合体的时候,时常会探讨“综合体的家族效应和功能叠加”话题,一个好的综合体,就犹如集成了大屏幕的IPOD、革命性的移动电话以及突破性的网络通信设备——Iphone一般,在有限的空间承载无限的可能。新加坡的商业在功能叠加上有很多国内不常见的叠加方式,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国内的项目喜欢把商务部分放在塔楼里,而新加坡有许多商务功能和购物中心的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在商场内就可以看到这些设施。

金沙购物中心顶层再往上望可以看到人群涌动的区域,那是会议中心

乌节图书馆在Orchard Gateway的三楼和四楼,是新加坡藏有设计杂志最多的公共图书馆

新达城的会展中心在购物中心内部有清晰的入口

重视小景致

几天考察下来发现,新加坡单个商业体量都不大,除了少数如金沙、怡丰城这种大体量购物中心以外,大多数购物中心都在五万㎡以下。如果说大体量商业追求气势,那小体量商业就要追求精致。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各种小景就能产生换境的感觉。

Orchard gateway入口处看到的the runway,即使不热爱运动,但也会让人感觉到充满活力

地下层上方设置可以形成瀑布的装置,在地面则是一个透明的大碗,在雨季则可收集雨水形成景观,一说是赌场有人赢了就喷水

戏剧性的处理手法,空间场景化,宛如穿梭在丛林里,营造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把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空间极富生命活力和自然气息

强调互动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消费群体的行为活动,从而引发顾客消费时的附加体验感受,客户的体验来自某种经历对感觉、心灵和思想的触动。抓准顾客的心理,迎合消费群体的喜好,使消费者驻足停留。

行动体验,让人们产生参与互动的冲动

纵观新加坡商业,我认为“贴心”的本质在于提供给顾客舒适的购物体验。我们常说实体商业应对电商冲击的办法,是带给消费者真切的体验。然而体验的本质也许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让人感到放松、自在、舒适。就如同在考察新加坡的那几天,当我在室外被热浪蒸腾或被大雨追击时,会迫切地希望扎进遇到的任何一个购物中心里,因为一进入其中,就觉得整个身心都舒畅自在了。

  • 发表于 2019-07-15 01:08
  • 阅读 ( 355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寿致璧

51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