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输的新加坡家长,遍地的补习班

国内大大小小的补课班随处可见,我想大多数孩子都有补课的经历。那么在新加坡呢?其实这里的中小学生和我们一样,补课、提高班样样不缺

新加坡的人是出了名的怕输,为了孩子不输在线上,各种各样补课班也就见怪不怪了。

广告

教育支出高达11亿新币!

曾经有一项关于家庭支出的调查,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

新加坡家庭花在补课班的费用有11亿新币。

120万家庭的孩子需要去补课中心学习,这个数字占新加坡家庭数量的90%

新加坡介于13-19岁的孩子中,85%小孩每周要课外补课4小时以上。

如此重压下的新加坡小孩,由于长期用眼,近视率高达80%。另外,新加坡76%的学生应考时会感到焦虑,高于平均的55%。

放眼全球,中国孩子的补课率为93%位列第一,而新加坡也有82%的家长为孩子补习,全球第6

新加坡家长怎么说?

根据新加坡媒体展开的调查显示,新加坡52%的中小学生有补课。超过七成学生补课的科目是数学。

调查也发现,小一到小三学生当中,约三成补课至少两个科目。而一户家庭平均每月在每一名孩子身上花360多新币的补课费。

受访的家长表示:

“比我想像中来得低,我觉得是70%的小朋友都会去上补课班。以前我是没有去补课的,所以我的小孩我不觉得需要去补课,而不需要为了跟风而去跟风。”

广告

另一位表示:

“我的小女儿,这边补、那边补,补得孩子压力太大了。”

新加坡受访校长认为,大部分学生其实不需要补课,但许多家长可能因为没时间陪孩子温习,所以在能力范围内帮孩子找补课老师,但这反而给这些学生多一层负担。

补课过多造成的后果:

近视、压力、花费大!

近视人数增多

由于孩子学习的时间过长,这就导致新加坡大约有80%20岁以下人群患有近视,新加坡7岁孩子中有10%患有近视,到12岁时这个数据上升到60%。

学业压力很大

针对3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有60%的学生坦言感觉从上学起压力就很大,而压力88%是来源于学校成绩。

广告

有很多中小学生表示自己在学校上完课还要去补课班,感觉没有玩的时间,压力很大,不快乐。

教育花费昂贵

因为优秀补课老师的班很难报上,有不少家长提前三年为孩子“预订”学位,甚至愿意预付一整年补课费,更有人从外国赶来新加坡补课。因此家长们的教育花费也越来越昂贵。

成绩好固然很重要,但是在重压下往往会适得其反,给孩子一个适度的学习环境,更适合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其实,除了补课班

这些学习的途径也非常实用!

校方网络平台!

实际上在新加坡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电脑的机会越来越多,有时很多课程都需要在电脑上完成。

在莱佛士女中,学生不定期就需要完成一个研究性学习项目,在整个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学生分为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大家分工进行,并需要密切合作、随时沟通,因此建立一个特别的群,借助于互联网他们随时随地分享、共享阶段性研究成果。

广告

南洋小学(图片来源:Twitter)

南洋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也有部分网络课程。学生利用学校给的地址,并利用自己的身份证登录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时家长会预约也要借助这个平台。

另外,新加坡政府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blog,基于这个平台学校随时发布重要的信息,而一些家长知道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平台从同校其他班级了解信息。或是从别的学校了解信息。

免费在线学习!

Quizlet是一个免费的网站,学生可以用网站中进行个人学习,还可以生成测试,例如填空或多选。

还有一个手机APP——Snapask,从小学到大专的学生可以拍摄他们问题的照片,并通过简讯获得在线辅导员的帮助。家长可以试用免费提供教育资源的网站,往往这些学院都不以营利为目的,依靠志愿者和捐赠者维持网站。

社区中心客户课程!

父母可以考虑将孩子送到便宜的课程中心,例如社区中心的课程,这样就不用浓缩课程来节省费用了。

家长们也可以在育儿论坛或社交媒体网站上的小组上,讨论教育问题以及每个选项的利弊。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也需要投资于非学术活动。

广告

如果孩子喜欢阅读,带他参加由国家图书馆委员会主办的活动和研讨会。常规课程包括讲故事,初级阅读俱乐部和早期识字课程。

+学生成绩的进步不仅仅得益于家长的帮助,新加坡中小学也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出国留学新加坡,你会发现,家长和社区会为孩子的教育作出巨大努力和改变。

  • 发表于 2019-08-08 02:43
  • 阅读 ( 273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欧阳鹏希

46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2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