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教育工作者多认为,由科目编班计划取代后,学校和老师的确可能会在管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进度方面面临挑战,但同时也可帮助并培养学生主动求知。
科目编班计划将从2024年起全面推行,取代现有的中学分流制度。受访教育工作者多认为,新政策会给学校及教师带来新挑战,但也进一步要求学生对课业负责,自主求知。
教育部长王乙康前天(3月5日)在国会宣布从2024年起,中学不再分流,全面推行科目编班,让学生按能力修读适合自己水平的科目。
广告科目编班计划将从2024年起全面推行,取代现有的中学分流制度。(档案照)
伊布拉欣中学校长陈可欣(43岁)指出,由科目编班计划取代后,学校和老师的确可能会在管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进度方面面临挑战,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有更多空间按个人强项修读程度较高的科目,也应对自己的课业负起更多责任。“我们发现,学生在科目编班下会更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他们十分珍惜强项被学校发掘的机会,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认同感。”
新民中学前校长吴中博(73岁)拥有丰富治校经验,他同样认为,科目编班计划帮助并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是适应如今交互式教学的必要改革。
他回忆说,38年前开始实行的分流,是那个年代的教育创新,如今的改革也是如此。“创新都有风险,有意想不到的问题。我理解一些人的担忧,但相信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累积几十年经验后的改革,会对未来起著非常重要的催化作用。”
当被问及科目编班下将科目分级是否“换汤不换药”,依旧会衍生标签效应,吴中博将政策比喻成处方,学校领导及教师是要将处方具体实施的“医生”。科目编班打破原本的固定框架,给予学校更多因材施教的空间,但要做得成功,还需在执行上下功夫。
广告提醒人们学校作用不只教学
“学生情况不同,要教师去个别了解并引导。用语言和行动激励学生是非常具体的事,但也是避免此次政策产生另一种标签情况最重要的一环。”
新加坡管理大学社会学教授郑宝莲指出,分流被科目编班取代提醒人们,学校的作用不仅在教导学生课业内容,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他们培养成有包容心、有责任感和一技之长的人。
“表现优异的学生在分流制度下很容易变得太过自我,忘记了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家庭、老师及较优的社会资源。”
她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环境和舆论对塑造一个人至关重要。“标签化”是成人灌输给孩子的社会观念,当孩子被视为“不聪明”时,他本身也会认同。“从小扼杀孩子的希望,因为一次全国考试就自我否定,长大后也难以成为一个崭新的人,这是非常可悲的。”
全面实施科目编班计划后,那些只录取单一源流学生的直通车学校与专校,会继续保留特点,并确保教育体系多元化。受访的直通车学校表示,不排除在未来提供一些应用层面的课程,也会以课程辅助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多与不同背景的同龄人交流。
莱佛士书院校长杨国平说,学校向来根据学生情况定制课程,以后也会如此。他不排除为学生开设一些应用层面的课程,但不一定以G1、G2或G3科目的形式出现。不过他也指出,一切为时尚早,有很多探讨的空间,现在尚未有定案。
广告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