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地球的宝贵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仰赖它,水也日益成为战略性的资源。
在中新学界与商界享有“中国生物膜技术教父”和水资源“膜”法师美誉的蓝伟光博士认为:“世界其实不缺水,缺的是良好的水利用方式与水循环意识。”
蓝伟光创立的新达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多家,是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集团今后仍将以膜为核心,开发先进材料,聚焦纳滤技术,致力净水科研创新。蓝伟光正在部署儿子蓝祎虹接班。
校友简介
蓝伟光
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博士 1995
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MPAM)2014
新达科技集团创始人 董事长
2016年,有“中国生物膜技术的教父”之誉、新达科技(Sinomem Technology)创始人蓝伟光博士撰文指出,全球都关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大多聚焦在水资源保护与调配方面,而依赖高科技、再生水资源的观点获得的关注反而不多。
一个罕见的例子是,新加坡依赖膜技术(membrane technologies)的开发与应用,不但成功解决了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催生了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依托、金融资本为纽带的环保与水务产业,将岛国最大的劣势变成最大的优势。
蓝伟光常说,世界其实不缺水,缺的是良好的水利用方式与水循环意识。
地球71%的面积被水所覆蓋,太阳照射地球,水变成气,升空成云,随风飘动,渐变成雨,落至地表,能被利用成为水资源的雨水极其有限,更多的雨水因被环境污染或无法收集而白白浪费。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雨水净化、污水再生、苦咸水及海水淡化都可以易如反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水政策作支撑。
总部设在新加坡的新达科技集团,在全球拥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0多家,已是世界三大膜科技公司之一,业务一度包揽了中国85%的制药厂膜技术应用,在中国全国用膜染料企业当中占有90%的市场份额。
>
2018年6月 蓝伟光受邀参加了联合国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办的2018-2028年国际水行业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高级别国际会议-“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治理”大会,并发表演讲
2011年,私募股权基金鼎晖中国管理公司(CDH China Management)以每股0.70元现金,全面收购新达科技,总值3亿5125万新元,并从新加坡交易所除牌。
蓝伟光与妻子陈霓共同持有56%股权,该公司是在2003年上市,发股价是0.44元。
首次创业失败后到新加坡攻读博士学位
1964年7月,蓝伟光出生于福建武平乡村,一家八口全靠在工厂当出纳的父亲的32元人民币(约6.50新元)微薄月薪。
蓝伟光自幼对数字特别敏感,在数理化方面显示了独特的天分,在学校有“活电话号码本”之称。
以全省高考化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蓝伟光考进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任助教,月领48元人民币工资。
1988年,还在集美大学任教的蓝伟光,在两位同事的“引诱”下,下海承包了老家县城一家濒临倒闭的面包厂,结果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却以失败告终。
他回忆说:“我当时是真的希望通过承包这个面包厂捞取事业的第一桶金,但没捞到。
“那时我是个没有一点商海阅历的书呆子,只会纸上谈兵,虽然踌躇滿志,却无法运筹帷幄,现实也很快给了我重重一击。
接手面包厂后没多久,便出现资金不足、员工流失等诸多问题,面包销量也日益减少,所以我人生的第一次创业是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很惨,几乎让我一无所有。”
1992年,创业失败后的蓝伟光,到新加坡攻读博士课程,只用两年多时间就拿到高等学位。
1996年二次创业研制“中国膜”
第一次创业虽然失败,但创业的种子一直深植于他的心中。他说:“博士毕业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立足专业,然后开始‘二次创业’,但我也知道自己当时缺少创业必需的实战经验。
“为了补上这一课,我没有急于求成、盲目创业,而是本着学习的心态,先到新加坡一家水处理公司工作,出任该公司驻中国区的首席代表。任职期间,我与中国国内许多制药、染料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随着专业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客户的越来越多,蓝伟光决定利用专业所学,专门从事膜应用技术研发,由此开启“二次创业”。
他曾算过一笔账,要想获得100万美元的诺贝尔化学奖并不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但是若利用掌握的知识创办公司,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100万美元的目标其实并不难。
1996年,他在福建厦门火炬创业园创办了自己的膜科技公司三达(Suntar),专业研发制造“中国膜”,公司初期启动资金仅10万新币,员工只有三人。
二三十年前,中国的饮用水市场还缺少一种既可滤掉有害物质,又可留住矿物质的水处理技术。蓝伟光研发了“纳米材料+‘膜’过滤”技术,并将之命名为“纳滤”(纳米过滤,nanofiltration)。
在蓝伟光看来,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潜能的技术,除了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他计划将无污染的膜分离科技更多方面地推广到化工染料和饮料食品行业。
不过他也认为,膜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它是一个新兴的仿生材料,它必须做成装备才能实现价值,因此三达的创新其实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用户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供给侧与应用端之间有一个缝隙需要去填补。
Suntar品牌由此应运而生,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今日,三达膜技术已被应用于中国国内500多家医药、食品企业,核心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三达膜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中国国内五百多家医药、食品企业,核心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
蓝伟光总结地说:“今天的三达膜有品牌、客户资源、核心技术、创新手段等优势。今后三达膜的发展策略仍将是围着膜这个核心,做产业链,开发先进材料,聚焦纳滤技术,致力真净水,开发新应用。”
“膜技术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谈到先后在厦门、新加坡受高等教育、创业、扬名,期间的苦与乐、机遇时,蓝伟光坦言:“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非常艰苦,并非一般人所能忍受,所以我常说,没有做好失败准备的人千万不要去创业。
“我认为我这一代人比较能吃苦。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才有追求成功的勇气。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创业的行业也确实很重要。中国这些年的绿色发展,清洁生产、水质净化都需要膜,膜技术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蓝伟光博士为参观三达膜产品的来客亲自讲解
他说:“中国人口众多、水问题严重,因此我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市场,虽然这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例如员工离职带走知产产权侵权的问题、市场认同的问题,此外也难免遇到过企业诚信问题、新官不理旧账等等问题,但总的来说,还是机遇大于挑战,三达膜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我仍会在推广膜技术的路上前行,因为相信好的东西,终有一天会被更多人看到和认同。”
蓝祎虹先公益后事业
一次旅程改变了蓝祎虹的事业轨迹。2014年,他跟随“清泉计划”的大学社团走访了湖北、云南和贵州,考察当地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云贵检测的21个水样当中,他们发现只有三个符合国家标准;而在湖北,检测的29个水样当中,没有一个符合国家标准。国内的饮水安全现状让蓝祎虹深感不安。
蓝祎虹说:“我想做的是‘社会企业’,通过义卖父亲公司的净水技术和设备,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创建‘思援环保’,是希望更多人以消费等形式参与到对饮水安全问题的关注中来,同时使饮水公益的部分能实现自我造血,斩断退路才能赢得出路。”
为了全身投入“思援环保”项目,他放弃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绝了沃顿商学院的录取通知,独自来到上海。
大吵无数回 父亲还是支持儿子公益事业
蓝祎虹的决定让父亲费解。蓝伟光不明白儿子为什么既不肯读书,也不肯回公司帮忙,父亲觉得儿子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在他最需要接班人传承事业的时候,儿子却选择在外面创业,父子为此大吵了无数回。
五六年前,蓝祎虹展开“思援环保项目”。蓝伟光虽在做公益事情的先后逻辑上不认同儿子,但在行动上还是支持了儿子。
三达膜创始人蓝伟光博士(左)与长子蓝祎虹(右)
2015年初,“思援”联合福建省侨办和蓝启林基金会,为支持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设,改善学校饮水条件,捐赠了总价值为1150万人民币的纳滤真净水设备与配件。这对当时起步阶段的“思援”是一个重大的帮助。
蓝祎虹说:“我和父亲的梦想的不同点在于父亲那年代的人,通常会选择先把自己的事业做好,然后再去考虑慈善。
但也许是因为我之前在国外待得比较久,我认为公益这个事情就是要年轻的时候做。钱什么时候都能去赚,但需要帮助的人可能等不起。
再者,我觉得做公益的衡量标准不应该只是创造了多少经济价值;我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意义的尝试。
“我看过姚明为希望小学拍过的一个公益,提到在公益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不管你是打工的还是富豪,我们能为小孩子付出的时间都是平等的。当时就觉得很赞同。”
圆同一个梦想 更多参与三达业务
随着父亲的老去,蓝祎虹在做公益与读博士的同时,也多方参与了越来越多三达公司的业务。
蓝祎虹说:“在这过程里,我对于集团未来的发展也花了很多心血,也越来越理解了父亲的净水梦。
从最初的意见分歧到后来在事业上,我与父亲通过这些年的打磨和积累,默契越来越好,我发觉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方向,长远目标是一致的。
现在的我们更像是在为同个目标,在圆同一个梦想。”
他说:“集团里,父亲的工作强度和认真程度是大家的榜样。很多事到现在他都还是亲力亲为,虽然年过半百,但思维依然很活跃。
他是技术方面很牛的一个人,他一手做起自己的公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客户都很相信他的技术,所以在公司里面大家都很敬佩他。
在性格方面,我爸比较急性子,有时候容易生气,不过他做事非常有激情,这一点其实我是非常崇拜。
虽然父亲有时候脾气急嘴巴不饶人,但大家都知道他心底里很照顾团队很体恤员工。所以三达的老员工都非常信任他,年轻人对他更多了一份仰慕与敬重。”
栽培儿子圆净水梦
多年前蓝伟光开始部署儿子蓝祎虹接班,出任Suntar Eco-city的财务与执行董事,负责公司的财务监管与战略规划。
蓝祎虹虽然是在中国出生,但接触的一直是西方的教育,在新加坡著名小学、初中与高中念书,又到美国名校接受大学教育,然后在华尔街投行工作。
蓝伟光希望儿子能一步一个脚印,去圆净水梦。他说:“祎虹离开美国华尔街是我鼓励的。原因是我有一次去美国时,发现他在华尔街太养尊处优了。
一个小毛孩刚大学毕业就拿着高薪,坐着头等舱,不知柴米油盐贵的金融圈对他的成长未必有利。所以我鼓励他回国了解国情,我觉得他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中国接地气。
“祎虹希望把三达膜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毕竟我们身在新加坡,有国际化的基因与优势。我认同他的思路,但仍然建议他首先要立足中国,依托自主知识产权,走向一带一路,最终再将触角面向全世界。”
但是蓝伟光料想不到的是,蓝祎虹回国后却有了自己的新抱负和理想——要做净水公益事业。
文章转自联合早报一带一路网-新闻与分析
文:郑明杉
原题为“水资源法师蓝伟光:世界其实不缺水‘膜’”
文内图片由蓝伟光提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