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短短54年,新加坡是如何逆袭的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万的小国。但是在经济上却创造了奇迹,在2017年的人均GDP排名中,更是排名高达第六位。

可是,建国之初的新加坡,经济弱小,社会动荡,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新加坡究竟是如何实现完美逆袭的呢?

广告

一、吸纳国际优秀人才,并发展本国人力资源

新加坡的人口少一直是新加坡作为一个国家的隐痛之一,缺少人才,又要怎么发展呢?因此,新加坡在努力提升本国人才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入国外优秀人才,来满足本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为此,新加坡采取了以下政策:

改革移民政策,为一些高科技人才特别是来自亚洲各国的优秀人才落户新加坡大开方便之门;

通过新加坡国际基金会建立起人才俱乐部以网罗国际优秀人才;

建立一些高科技研究所和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为高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住条件;

加强其公民的爱国意识,尽量避免新加坡优秀人才的外流;

调整现行生育政策,鼓励条件成熟的青年男女早婚早育,以便为新加坡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充分而且优秀的人力资源。

二、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走技术立国道路

在1990年,新加坡政府和学术界便围绕跨世纪发展战略问题进行了大规模讨论。当时由200名分别来自政府各部门、 民间学术机构以及企业界的精英集中讨论了新加坡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仔细研究和磋商,他们终于达成共识:走科技立国之道。

他们为新加坡未来发展描绘的美好蓝图是:到21世纪初期,每个新加坡公民都能熟练地掌握电脑基本知识,并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世界各国进行沟通和联系。同时,新加坡还将增加科技投入,使其交通运输、通讯等产业实现科技化

广告

在前人的远见卓识下,新加坡在科技立国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也走得越来越稳!

三、鼓励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积极与国际市场联系与接触

为了鼓励企业家扩大对海外的投资,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1993年1月,新加坡建立了“促进企业海外投资委员会”, 这一机构的主要任务便是提出新加坡企业对海外投资的评估,并向政府提出可行性建议。此后,又设立了一个以内阁部长牵头的区域性企业论坛,为企业界提供信息方面的服务。

与此同时,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贸易发展局及外交部也开始设立一些相对应的专门机构,为企业界进行海外投资提供各种服务。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

在税收方面,政府规定,凡投资海外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均可以向政府申请减免税;

在融资方面,除了给予海外投资公司一部分优惠贷款外,还通过“促进企业海外投资委员会”购买这些企业的上市股票,通过这种投资入股的方式再提供部分资金;另外,对于一些投资海外的中小企业,政府还可以通过海外投资基金及各种区域性基金提供融资服务。

广告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建设

新加坡国内有用的资源真的不多,但是,新加坡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它发展的最好机遇!

新加坡从80年代初期起即在东部的樟宜移山填海,填出一块面积达670公顷的土地,以建设高度现代化的樟宜机场。到目前为止, 樟宜机场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超级航空城。

与此同时,新加坡港务局还计划用30—40年的时间对巴西班让港和大力港进行全面改造,以适应水运事业的发展。

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1世纪能够吸引并处理比90年代初期多10倍以上的交通运输量,同时通过优质服务努力将新加坡建成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运输和服务中心。

五、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减少国内外企业负担

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国民教育、 科技开发、基本建设及扶持部分产业发展,以确保国内投资环境对国内外企业界的吸引力。为此实施的举措有:

将基础设施的服务费减少到最低水平;

除汽车税以外尽量减少各种税赋,尤其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鼓励企业及个人创造财富;

广告

政府在制定国家预算方案时将实行从严从紧方针,以进一步节约开支,减轻个人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可以说,通过这些举措,新加坡一步步地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发展至今,新加坡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新加坡经济发展已经没有多大活动场地。新加坡经过多年的开发利用,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已经微乎其微;而且新加坡劳动力少,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也在扶摇直上。

其次新加坡国内市场狭窄,无力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后盾。新加坡领导人对此一直高度重视,所以从其独立以来,便一直努力扶持出口导向型企业发展。

  • 发表于 2019-08-06 12:53
  • 阅读 ( 408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公孙晓希

49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2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