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亮丽的新加坡也有“黑暗旅行”吗

不久前在国外遇见一个日本旅行者,谈及新加坡,他说他到新加坡就专程进行黑暗旅行(Dark Tourism)。那么光明鲜丽对尘埃和斑驳都不能容忍的新加坡也有黑暗旅行目的地吗?他对新加坡人引以为傲的金沙、滨海湾或鱼尾狮都不感兴趣,却特地去看了几个公墓、二战遗址,觉得那和他所想像的新加坡截然不同,有了真正非常新加坡的体验。

简单来说,黑暗旅行其实就是前往曾经发生过死亡和严重灾难等的地方进行观光活动,以幽暗旅行的光亮来点燃在路上的亮点。在西方以坟地作为旅游景点并不稀奇,巴黎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就是最好的例子。

广告

在新加坡,或许没有一个地方像武吉布朗公墓(Bukit Brown)一样合适进行黑暗旅行。它由1922年启用,一直到1973年关闭, 当初清朝移民到新加坡的建国后的先贤,都选择长眠于此。这个历史悠久的公墓甚至还曾吸引如《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的报道。

看似阴森的武吉布朗,绿化尤其好,老森林构成的良好生态甚至吸引不少本地人前来观鸟和健行

前往武吉布朗公墓就已经像是一场冒险。虽然由地图上看,这算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方 ,恰恰位于城市中部,距离光鲜亮丽的乌节路也只有4公里,但仔细看地图,这块被绿意和蓄水池所包围的坟场,就落座在新加坡的集水区,周围都是老森林。如果不开车,也没熟悉这地区的朋友带路,你可能连入口都找不着。Bukit Brown,这个词是马来语和英语的混合语。在马来语里,Bukit是山的意思,而Brown则来自一位1840年来到这里并拥有豪宅的英国商人George Henry Brown。当地华人也称这里为咖啡山,因为这附近曾经遍植咖啡。

广告

一片幽静,一群雀鸟惊飞,三两棵参天壮丽的雨树风吹叶动,我们的车子惊动了谁?虽然重要的墓地都会设介绍铭牌,但由于公墓占地辽阔,坟墓十分分散,要找到有意思的坟地还是需要一点时间和耐性。不少坟墓被巨大的树根所缠绕,野草蔓生,看得出早已经被后代遗忘多年。一些则经过细心打理,还有鲜花和贡品,人的感情可深似老树根须,也可以如落叶,凋零后,就此不见。我和朋友小心翼翼的走着,避免踩到坟地,这对长眠于此的人不敬。朋友林志强是研究武吉布朗历史的本地文史工作者,也是义务的公墓导览员,经常带领公众深入公墓,拨开杂草堆里一段段被新加坡人所遗忘的历史。

光绪年间的精致石雕

公墓里的各个坟山以迷宫一样的小路串联起来,坟山大多杂草丛生,密密麻麻的坟墓散落其中,不少墓碑上的文字经过风吹雨打,显得模糊。或是长满了青苔,更显沧桑。也有被榕树的老根所蚕食,到处是时间横行的痕迹。

一切好像一直就这样,本该这样老下去,就算再添一道皱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然而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新加坡,怎么可能让这块风水宝地闲置着呢。几年前,新加坡政府就决定征用这块土地,除了修公路,还打算建造住宅区,一小块的公墓也因为修建公路而被起坟移走。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热爱和关心本地历史的学会及社会人士,开始深入研究公墓的历史,清理了一些重要的坟墓,甚至组织免费的游览团,带领本地人走入这块被遗忘了的墓园,现在甚至你还能上网下载武吉布朗导览路径的册子(singaporeheritage.org/bukitbrownwayfinder)。在墓园重新进入新加坡人的视线之前,这块神秘土地是观鸟爱好者及自然爱好者的最爱,在建筑密集的新加坡,要找到一个原始和宁静的所在已经不容易了。

广告

武吉布朗公墓就像是一个露天的博物馆,常被誉为中国以外最大的华人公墓之一,你可以由各种角度来挖掘墓地里的故事。通过研究墓碑上的文字,比如年号等,也能牵引出一段段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历史渊源。比如,当年参与小刀会起义的,或追随康有为保皇党的,或孙中山同盟会的成员,抑或是活跃于本地文坛的南来文人,来到南洋为求三餐温饱而后来创业致富的海外华人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政治理念、梦想和故事,无论生前有多风光和落魄,死后也就剩下这些。对于新加坡人而言,这里墓地葬著不少对本地历史做出贡献的人物,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和姑姑李珠娘医生也长眠于此,李珠娘曾是新加坡首位执业的女医生。

金童玉女守护着仙逝了的至亲

墓园里最精彩的还是那些具有本地色彩的墓地设计。20世纪初,新马一带流行的彩色瓷砖除了用来装饰房子的门面之外,也出现在大量的墓地设计上。王三龙及妻子合葬的墓地面积有三个羽毛球场大,是新加坡最大的华人坟墓,平台上就铺满了荷花及玫瑰的彩色瓷砖,精致的石雕雕刻着二十四孝的故事,金童玉女、龙头和石狮守护着这个百年前的本地富商王三龙的安眠处。已经来过公墓无数次的林志强说,他至今还没发现有完全相同的雕刻,而且不少雕刻还采用镂空雕法,显示当时石雕师傅的精湛手艺。在传统华人文化中,石狮子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各个坟墓所采用的石狮大小和造型各异,一些威武跋扈,一些则憨态可掬,单是观赏这些狮子的造型,就能生出不少趣味来。

广告

新加坡在约200年前成为英国殖民地,当时的殖民统治者就极力将新加坡打造成自由港,因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由于开采马来亚的丰富资源如锡矿及种植橡胶园需要大量的劳工,大批来自中国福建和广东的苦力下南洋谋生活,新加坡也很快成为东西文化的交汇点。除了典型华人坟墓的设计风格之外,在武吉布朗还能看到富有西方色彩的墓地设计,采用大理石作为建材之外,其设计还带有浓厚的装饰主义(Art Deco)风格。

由锡克兵守护的墓碑带有浓厚的本地色彩。

华人墓地也会设有武将或石狮站岗,守卫先人,一些墓地则以锡克卫兵取代门神武将,极具本地特色。来自印度西北部的锡克人,开埠时期就随着英国人登录新加坡,担任守卫及维持本地治安的工作,现在本地的奢华酒店,比如莱佛士酒店,依旧沿用旧俗,聘用锡克人担任门口守卫。

  • 发表于 2019-08-06 10:42
  • 阅读 ( 401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封梵

38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留服认证 165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8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