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留学——越来越重要的新加坡华文教育

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新加坡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就是独具特色的双语政策了。

新加坡的双语政策由来已久,这与新加坡的国情密不可分。但是,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却是一路坎坷,尽管华人占新加坡总人口的50%以上!

广告

1955年新加坡从长期的殖民地统治进入自治时期。1956年,华文教育委员会提出《新加坡立法议院各党派华文教育委员会报告书》,针对新加坡这多元民族社会的教育政策提出六点建议:

平等对待四种语文;

规定所有学校的共同课程范围;

鼓励不同语文源流彼此混合;

小学实施两种语文教育,中学实施三种语文教育;

融合各种不同文化, 创造一种本地共同文化;

所有学校应教授公民课程。

但是,虽然四种语文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基于政治上的理由,新加坡还是格外压制华文教育的发展

在李光耀治国时期,一再强调语文沟通的重要性,在教育课题上他坚持落实双语政策,确保新加坡人以英语作为各族的共同沟通语,又能同时掌握母语,以免失去传统文化。

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政府强调英语为全民共同语,突出它作为政府用语和商业用语,这是以英文为中心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政策实施的结果,母语教育学校日渐式微,1975年泰米尔学校没有人报读,1978年马来学校招不到新生,1979年英校新生占了91%, 华校新生只有9%。

广告

1987年各源流学校逐步统一,并以英语为主要教学媒介,只保留9所特选中学及4所特选小学以华文教学。1980年进一步把南洋大学关闭,改为以英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南洋理工大学。

显然,新加坡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已被边缘化。由于华文在学校只是单科,华文程度滑落,学生只是把华文当为考试科目。

英语至上的政策下,新加坡的华文一般上只是维持在会话的层次或方言的地位。华人家庭中使用英语的现象不断增加,对年轻一代来说,华语的使用率一直往下滑,华文只是一种外语。

新加坡在李光耀执政下,力图将新加坡建设成为洽融各族文化差异的大熔炉。以英语为基础,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融为新加坡人,创造出全新的,即非西方文化,又非东方文化的新加坡文化。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尝试是失败的。

在1999年一所新加坡大学对学生的调查中显示,

近25%华人子弟不想做华人,

其中11.8%想做洋人,

8.2%想当日本人!

广告

20世纪80年代末后,新加坡国家领导认识到,新加坡可能不容易消除民族差异以达到同质民族的目的,因此,转而强调民族认同和新加坡认同同等重要,即从“熔炉论”回归“多元化”

2004年,新加坡有关当局公布将通过灵活制度,以确保不同家庭背景的华族学生尽量掌握华文。语言是保持民族文化持征的重要标志。民族有了其本身的语文与文化,这个民族才能存在, 才不会被同化或消灭,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么,到如今,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有是怎样的局面呢?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今年5月在出席一项文化活动中表示:

“新加坡作为作为多元种族文化融合的社会,英语是共通的官方语言,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逐渐使用英语沟通,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开始担心母语水平下降。

但事实上,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双语学习的重要性,并在家庭生活中使用双语交流。”

王乙康还强调,随着亚洲崛起,特别是中国,学好中文等母语作为一项经济技能,对未来而言,越来越重要。

广告

为此,新加坡教育部还计划将语言学习纳入“技能创前程”计划,开设更多华语等母语相关课程,让母语进修更加系统化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新加坡的双语学习将会成为主流的进修方式。

这将会给中国留学生带来哪些优势?

1、中国留学生,特别是小留学生将会有中文学习的优势,他们的中文水平将会领先同龄孩子,且更了解中国文化,孩子会变得更加自信;

2、新加坡华人占比超过70%,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说中英双语,将会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孩子更容易融入其中;

3、孩子能够在留学期间不落下对中国文化的学习;

4、双语教育也会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更有优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导下的关键枢纽——新加坡。

这意味着到新加坡读中小学,

学生能够在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同时,

又不会遗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 发表于 2019-08-06 07:54
  • 阅读 ( 368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张军钧

4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0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0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