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潮、抗议、支持共产,新加坡这所中学名校与中国渊源极深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新加坡有一所华侨中学。所以,这次到新加坡,专门安排了一项行程:参观新加坡华侨中学。

新加坡华侨中学,原名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是著名华人领袖陈嘉庚先生发起创办的一所华人学校。早在1913年5月陈嘉庚提出应该在新加坡办一所用中文教学的学校,但英国殖民政府并不支持这项计划。1918年陈嘉庚认捐三万元,并募捐二十万元,召开捐款人大会,成立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董事会,公举陈嘉庚为董事长。1919年3月21日正式成立举行开幕典礼,首批78名学生进入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就读。

学校在早期采用双语教学:国文、历史、地理课本采用中华民国教育部的课本,几何、代数、化学、物理、和英文课本采用英文本;除英文课用英语教学外,各科都用国语教学。任科老师多是早年由中国移民到新加坡的。学校最初的20年是在与政府的抗争中渡过,英国殖民政府显然不满学校所采用的一些课本内左倾思想的内容,而学生们也多以中国人而非当地人自居。好在学校最终还是逃脱了被迫关闭的命运,得以继续运作,直到新加坡在1942年被日本占领为止。

二战后华侨中学并继续保持了战前明显的左倾政治背景,一些学生成为共产主义支持者,拥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革命的武装斗争,同时也在新加坡本地发动众多抗议英国殖民统治的活动。1956年10月25日发生了学校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示威抗议,上千名支持共产主义的学生与其他华校的学生串联举行大规模抗议 活动,学生们在华侨中学和中正中学校园内举行静坐示威,不少马来亚共产党领导人还不断发表演说(后来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曾在事件中担任过学生领袖的律师)。这次事件最终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流血镇压收场,造成不少学生受伤,政府则指责学生发动了针对警方的暴力攻击。这次学潮发生后,新加坡政府为了安置不愿意参加学潮的学生,开设了德明政府中学、立化中学、黄埔中学等所谓政府华文中学。

1950和1960年代华侨中学一直保持着左倾的背景,继续从中国大陆进口各种教科书与书籍、杂志,成为共产党活动的据点之一。华侨中学的学生大多在毕业后进入新加坡唯一的一所中文大学南洋大学继续深造,少部分人则选择返回中国大陆参与国家建设。

由于政治与经济因素,1979年新加坡政府推行双语教育,传统华校或逐渐消亡,或开始转型。华侨中学进入了转型期。进入80年代后华侨中学已经成为新加坡最顶尖的中学之一,并在采用英语教学的同时保留了浓厚的中文背景。1987年成为自主学校,2005年起开始实行直通车计划,使学生能够接受6年完整的中学教育。

现在新加坡华侨中学已经成为新加坡最顶尖的中学之一,所有的毕业生都能顺利升上大学,其中30%是到美国的哈佛、普林斯顿、耶鲁等名校以及英国的牛津、剑桥、帝国理工等一流大学深造。

新加坡总统王鼎昌,中国致公党主席、最高法院院长罗豪才,新加坡驻中国大使郑东发等均毕业于新加坡华侨中学。

老舍于1929年曾经在华中任教,并创作小说《小坡的生日》。

2005年华中开办开设了双文化课程,旨在为新加坡陶育一群真正学贯中西的双文化精英。所有修读双文化课程的学生皆须到设在北京的卫星校园学习半年,直接感受中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脉搏。

华侨中学每届有来自中国的留学生80-100人左右。这些留学生一部分是新加坡教育部 SM1/JM3奖学金计划在中国招来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从小来新加坡自费读书或移民的学生。

新加坡华侨中学的钟楼,现在是新加坡国家重点文物。

钟楼前的陈嘉庚塑像。

学校的行政楼。

行政楼内的前台。

行政楼里的宣传画。

科研楼。

国专馆。

大操场。

校园小景。

此行之所以一定要去新加坡华侨中学,主要是因为这是我的父亲曾经就读过的中学!父亲祖籍福建省同安县(现在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出生在新加坡,初中和高中都在这所学校读书。1941年高中毕业后,到中国继续求学,就读于金陵大学。

当时南京已是沦陷区,金陵大学内迁至成都,与南京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北平的燕京大学、山东的齐鲁大学、四川的华西协和大学一起,办学于成都华西坝,这就是闻名的抗战时期华西教会五院校(母亲当时就读于燕京大学)。但是出生于新加坡的父亲对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学习过的新加坡一直念念不忘,家里一直保存着许多新加坡的照片和新加坡华侨中学的纪念册,我小时候好奇经常拿出来翻看,久而久之,新加坡华侨中学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新加坡之行能够漫步在华中的校园,也是了却了一桩夙愿。

新加坡华侨中学1938年初中毕业纪念册。(家里还有一本1941年高中毕业的,一时找不到了)。

(感谢 博主@北京老骥 授权新加坡眼转载发布)

  • 发表于 2019-07-13 13:50
  • 阅读 ( 462 )
  • 分类:留学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景怡雁

5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2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