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小伙在马来西亚卖糖水
在马来西亚,有一位备受欢迎的华人“糖水哥”,他一开始在史都东菜市场卖咖啡,有一天想起古晋比较少见的糖水而萌生起卖糖水的念头,这一卖就被顾客唤成了“糖水哥”。
在史都东(Stutong)菜市场的二楼熟食档,可以吃尽道地的古晋美食,干捞面、干盘面、辣沙、巴拉煎米粉、粿什、茄汁粿条或面等。这里的摊贩好些已是两三代,甚至四代人,他们一些来自甘密街老巴刹,从早期的街头摆档形式到迁进政府兴建的小贩中心或菜市场;他们继承父母的档口生意,一代传一代的,将道地美食延续下去。
广告500多名摊贩当中,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80后第二代海南人李绍维就是一个特殊例子。从新加坡打拼9年之后,毅然放弃熟悉的领域回乡创业,从一个完全不会煮糖水,到菜巴刹的人都称他为“糖水哥”,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却也熬出了一片天。
从销售到卖糖水
多年在新加坡做市场销售的“糖水哥”李绍维有不一样的待客之道,他时时刻刻都是笑脸迎人,穿着正式、整洁,还印有自己的名片,将菜市场的糖水档,当作专卖店的生意来经营。他希望把活力、创意带进传统巴刹,吸引更多年轻人走入巴刹用餐──这个刻板印象中只有妈妈、婆婆们才会逛的地方。
“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古晋人早上起来,想喝的饮料不只是咖啡、三色奶茶,也会想起有养生功效的糖水。”
李绍维的糖水铺卖得最好的糖水之一,是桃胶银耳红枣枸杞羹。煮得烂透的银耳十分滑嫩,丰富的胶原蛋白是养颜的甜品。在巴刹里,他还会一一向顾客讲解糖水的保健功能。
广告砂拉越古晋的糖水铺非常少,很难找到像西马处处可见的花生糊、芝麻糊、腐竹玉米白果、南瓜西米露,就算找到也只有一两种,选择不多,更没有专卖店。
在新加坡的9年蜕变
目前李绍维的糖水铺有十余种糖水,他依然不断尝试做新的糖水,包括台湾糖水如姜汁撞奶、花生汤,澳门的双皮奶等,希望把具有养生功能的港式、台式糖水介绍给巴刹顾客,让人们知道来巴刹不一定只能吃干捞面、喝咖啡,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
人家说,海南人天生就是好厨师,李绍维是第二代海南人,父亲3岁就跟着婆婆于1950年从海南来到砂拉越。公公过去做包点,父亲早期卖过肉骨茶、经济饭、鸡饭、海鲜煮炒,现在在朋岭经营海南咖啡店,母亲经营干捞面档。
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家人当然希望他继承家业,但李绍维却想往外跑。吉隆坡读书、新加坡工作9年,当过经理助理、业余演员……细数过去,听起来感觉他在异乡的生活过得还不错,但其实经历多少委屈和泪水却无人知晓。
广告24岁的李绍维刚到新加坡时,一间一间店敲门找工作,在各个行业打滚过,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份工作,是在钻石店里当销售人员,对钻石一窍不通的他起初遇到诸多挫折,可他却逐渐培养了不认输的性格。“越是指责我,我越要做出成绩给你看!”短短的几个月内,他从普通销售人员拼到经理助理,还被一家房产公司挖角。
最后一份工的老板待他不错,只可惜家人催他回马来西亚,他只能放下新加坡的一切,回到古晋从头来过。
糖水哲学:不放弃就能成功
回到古晋的李绍维并没有接手父亲的咖啡店,老人家坚持以传统方式经营,无法接受新人新作风,他只好自行创业。卖过海南鸡饭、干捞面、杂饭档,后来他在菜市场里租一个档口,泡他从小到大最熟悉的海南咖啡。不过,菜市场里已经有许多咖啡档,该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呢?他想起了糖水。
广告“古晋主要的糖水是传统冰饮,比如红豆冰。我突发奇想,觉得可以尝试做港式糖水,就开始上网学做糖水。”第一次买材料让他非常难忘,“你要买什么?”药材店老板娘问他,“我不知道我要买什么!”
于是,李绍维把药材店老板娘告诉他的材料统统都买一点回家做实验,煮了两天就壮著胆子拿出来卖了。一开始煮的桃胶银耳一点都不好吃,银耳煮得太硬,一捧出去就被顾客骂;有人外卖订一锅南瓜西米露,说话很直接的对方说,“味道非常糟糕!”
李绍维隔日进行改良,又煮了一锅送给对方吃,对方依然觉得不好吃。“就一直改良,改到别人觉得好吃为止。”
如今,不管是桃胶银耳、南瓜西米露、红豆百合、腐竹玉米、花生糊、芝麻糊,都成了菜市场熟食档非常受欢迎的糖水。
充满挑战的人生最精彩
广告李绍维一路走来,从学院修读的法律系、网络工程,工作上的销售员、市场执行员、餐厅监工等,因为方方面面的学习和成长,才成就了现在的他。在菜市场开业短短一年,他已经成了古晋人熟知的“糖水哥”,许多媒体、电台也陆续采访他,分享糖水创业的过程。
今年10月10日,李绍维终于完成创业的第一步——在古晋实加玛路开一间糖水专卖店。专卖店除了卖养生糖水,也有各式老火汤和蛋糕。
“感谢我人生那些贵人,新店开张了,那又是人生另一个新的挑战!”李绍维笑言。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