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学都有哪些优势

留学新加坡中学就去好?还是等孩子高中刚毕业之后再让孩子去好一点?

都说新加坡大学是名校的中转站,其实新加坡中学也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作用更大……

新加坡中学都有哪些优势?给你五个理由!

一、资金优势

广告

新加坡政府一直都非常看重教育这一块,在财政预算中,教育经费支出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国防开支。

多年来,新加坡教育投资占GDP的4%左右,占财政收入的23%左右。

新加坡的公立中学分为自主中学(Independent)、自治中学(Autonomous)和政府中学三种。

其中自治和政府中学的学费统一由教育部规定,开销也由教育部直接负责;而自治学校享受的拨款数额相对较多,内部管理由校长负责。

至于自主中学,不但享受拨款最多,学校还可以自定学费,一般要比普通中学的学费贵出许多。所谓的名校,比如华侨中学、莱佛士女中等都是自主学校。

二、实力优势

其一是设施建设,其二是师资建设。

自主学校的教师可以完全由学校自行聘任!比如莱佛士女中,超过70%以上的老师都拥有硕士和博士文凭。

广告

当然,实力优势还包括生源优势!

能进入莱佛士书院、莱佛士女校、华中、南洋女中,英华、德明等中学的学生,都是小六会考(PSLE)取得优异成绩的,或在艺术体育方面有着卓越表现的孩子。

三、路径优势

在中学生之中,有10%左右的尖子生可以去名校读六年制直通车(IP)课程,不用考O水准。

新加坡目前有18所中学提供IP课程,预计将来会有更多学校加入。

在直通车的学校中,NUS High School(国大数理中学)不但不用考O水准,甚至连A水准都给学生省了。

广告

解析:直通车课程

2004年,新加坡开始实施“直通车课程”,有时候也称“综合课程”,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6年制的课程,跳过O水准考试,而直接在6年教育之后参加A水准考试或相等文凭考核。

四、教学优势

比起一般中学,自主和自治学校的课程设置更为灵活丰富,学生的选择更多。

名校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优异,在课外活动(CCA)方面亦有突出的表现,毕竟教他们的老师都是在专业领域混得相当不错的人。

解析:CCA

广告

新加坡的学校都有很多CCA活动,CCA即Co-Curricular Activities(课外辅助课程)的缩写。与中国学校里的一些课外活动或拓展课程、选修课相比,CCA要重要得多,每个孩子都得选。一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推行课外活动,每个孩子必须选至少一样CCA,会一直持续到大学。新加坡的中学和小学都只读书半天,下午有充分的时间上CCA。

五、潜力优势

据说,能让新加坡人骄傲的,并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这两所顶尖的亚洲大学,而是他们的孩子可以进莱佛士女中、莱佛士书院、华侨中学、南洋女中这四所中学。

而且,貌似有“政治家的孩子去莱佛士,富人家的孩子上华侨”的传统。

况且,许多中学为了让自己变得“国际范儿”,不论是比赛、交流还是上课,走的都是全世界路线。

比如南洋女中发起成立的国际教育联盟,和复旦附中、人大附中、北京附中等多所中国名校都有合作交流项目。

中学阶段的学生

怎样申请到新加坡留学呢?

广告

年龄段:12——16岁

AEIS考试

最常见的国际生入读新加坡中学的途径就是AEIS考试,这也是使用最多的一条途径。通过开始进入政府初中之后,完成四年中学教育后参加O水准考试。

英联邦各国均承认和接受O水准考试成绩,所以学生可以凭借此成绩申请进入高中或理工学院,当然也可以报读海外英联邦国家的初级学院或大学预备班。

O水准考试预备班

O水准考试预备班为国际学生提供的考前系统强化训练。针对O水准所考科目进行系统学习,并教授实用应试技巧。

主要训练科目是英语、数学、物理、化学、会计和高等数学。英语与数学为必修科目,学生可从后四门课程中任选三门进行修读。

在修读完成之后,以私人考生的身份参加O水准考试,成绩合格进入政府中学

广告

降级入读

由于英文水平与新加坡同级学生有差距,所以一般就读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需要降一级甚至两级就读。也就是说初二毕业的同学,进入新加坡中学需要从初二或者初一开始读。

在新加坡,中学三年级下半学期以及中学四年级是不允许插班的。所以中国留学生最多只能读中学三年级,一年到两年之后才可以参加O水准考试。

对于大多数初中毕业生来说,报读1-2年的新加坡的O水准预备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考试成绩合格,可以考取理工学院或初级学院。

  • 发表于 2019-08-06 02:15
  • 阅读 ( 399 )
  • 分类:留学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蒋震

44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0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0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