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4种避税架构!新加坡追缴高净值人士税款1000万

继CRS落地后,高净值人士又迎重击。低税国新加坡成功追税1000万美金,涉及金融、保险、房地产、医疗等高薪行业人士一百余人,重点打击以空壳公司转移业务,将应税收入转为免税股息的避税架构。

广告

《海峡时报》

目前追税行动仍在继续,不仅是当地税务居民人心惶惶,借新加坡公司搭架构的避税链条,也拉起危险警告。壳公司被穿透,海外账户裸奔,配合CRS的夹击行动持续升温。

新加坡税局明令禁止的4种避税架构,从简单到复杂,都很可能成为他国打击逃税的效仿对象,且看且防范。

01

公司代收

第一种高危避税架构非常简单,搭建一家壳公司,以公司名义代收薪酬,工资个税即转变为较低税率的公司税。很多明星开工作室,其中一个好处就是代收片酬,拉低税费。

公司代收的避税架构

新加坡按年报税,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从0开始递增,年收入超过320000美元的部分按22%征税。

但公司税率固定为17%,且初创公司头三年还享有每年200000美元的免税额度,三年换壳尤其适合高收入人士。

广告

新加坡税局

02

分散经营

第二种高危架构是将一家公司拆分成多个网点经营,每个网点都打着初创公司的旗号,各获得200000美元的免税额度。

分散经营的避税架构

这次追税行动中,就有个医生利用这种方式,将一家诊所的设备和员工,拆分到新加坡的四个地区,再根据病人住处就近安排会诊。在报税时,给四个网点都申请了初创公司免税,成功避税两年后被税局“秋后算账”,补缴税款20多万美元。

来源:《IRAS STRAITS TIMES GRAPHICS》

03

业务分拆

第三种与前一种避税架构相类似,都属于多公司经营一项商业活动。不过这种是将一条业务链拆分成三块,环环相扣。

比如医生成立了三家公司来经营一家诊所,A公司负责问诊,B公司负责检测,C公司负责开药,三块业务各自做帐报税。医生的实际收入是三家公司付的名义工资和免税股息。

广告

业务分拆的避税架构

这样做的好处是,三家公司付给个人的名义工资压在低税率线上,大部分收入留存到公司营业所得。扣税时不仅企业税率只有17%,还能申请三次初创公司减免,剩余部分再通过免税股息返还。

04

收入分拆

最后一种避税架构相对复杂,首先几个人成立一家联名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再各自成立一家公司作为收款方。经营主体除了发放名义工资外,再根据每个人的业务量,将提成转入各人名下的公司,每个人从自己的公司提取薪酬和免税股息。

收入分拆的避税架构

这种架构相当于前几种方式的结合体,而新加坡税局以“联名公司只想与企业打交道”为由,将其列为逃税行为。

广告

来源:《IRAS STRAITS TIMES GRAPHICS》

05

应对措施

纵观上述四种被封杀的避税架构,均离不开个人收入转为壳公司股息,以及一项商业活动拆分成多公司经营。所以在搭建壳公司时,要注意赋予“商业实质”,配几个人几台电脑,安排好资金流动名目,起码得能自圆其说。

至于分拆商业活动的,专做一块业务的公司不少,但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链,不能像医生案例那样,在B公司抽血检验,拿着验血单到C公司开药。

新加坡的追税期是4年,国际标准是4-6年,一次成功不代表高枕无忧。在CRS落地,监管趋严的国际形势下,搭建灵活多变的避税架构,才能及时换场应对。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转发,定期更新海外投资移民相关资讯,如有这方面疑问,欢迎私信或者微信我

  • 发表于 2019-08-04 01:28
  • 阅读 ( 441 )
  • 分类:新闻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莫山

53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留服认证 165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8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