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他为新加坡留下了这些我们熟悉的作品

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I.M.Pei)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贝聿铭先生,是享誉全球的最著名建筑师,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来,优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贝聿铭曾这样说过。回望百年历程,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宝石般璀璨,故乡的苏州博物馆日益展现出古典和现代融合的气质。

经典作品回顾

贝聿铭这个名字

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

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1983年—1989年

这座像钻石一般的金字塔,

征服了法国人,

也彻底“复活”了800岁的卢浮宫

更作为法国的著名地标惊艳了全世界!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香港中银大厦

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

外形极富想像力

新加坡作品回顾

除了在世界各地的经典之作

贝聿铭在新加坡也留下了许多作品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

1976年

Raffles City

1986年

滨海湾总设计蓝图

具体设计细节由建筑大师萨夫迪精心设计完成

三座塔楼呈倾斜姿态

笔直塔身相交于第23层楼

形成单体建筑的造型

堪称有史以来拥有最复杂设计的酒店

The Gateway

1990年

因为大楼的棱角锐利

一向被坊间戏称为“刀片楼”

在两座分别呈菱形的大楼之间

有座半圆形的喷水池

用意在于:

菱形既为金,两座并列的菱形建筑物

就是强金了,破坏力太大

怎么办?

就用水咯,削减强金带来的破坏力!

贝老经历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

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

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

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

与戈、毛、毕姓人家

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

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1935年,年轻的贝聿铭远渡重洋留学

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

贝聿铭在哈佛

毕业后

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哈佛短暂的留校任教之后

受邀加盟纽约地产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

从事商业房地产的规划和设计

而且一干就是十二年

十二年中

贝聿铭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

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

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3年第五届普利策克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

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章等。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

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

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

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

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

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

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

1964年

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

2012年

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

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戳视频,了解大师故事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

数不尽道不完

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老

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

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

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达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

贝老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他用了100年的时间

倾其一生

只为向世人呈现

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谨以此文,向贝老致敬。

祝贝老一路走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部分内容来自新微设计 **

  • 发表于 2019-07-13 08:05
  • 阅读 ( 432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印融

49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