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拥房率全球之冠,答案就在这里

一大早邻居就送来几个红鸡蛋,原来是孙子满月,印度邻居在走廊种的长豆已经风姿卓越,对角华人邻居的石榴也结出了丰硕果实,13楼的住户最夸张,走道已经成了个人的灿烂花圃,照料得宜的兰花迎风飞扬。

获得去年建筑节的世界建筑,海军部村庄是专门为老化人口设计的组屋。

组屋底层设有多功能的空间,当地人称为Void Deck。70年代,由于土地匮乏,新加坡政府拆除了岛上的聚落(类似村子,当地人称为甘榜)并开始建造大量高层公共住宅,并将原本住在农村的新加坡人迁入组屋里,设计组屋时就刻意保留了第一层的空间,让居民们有交流和活动的地方。刚好就有华人邻居在此办丧事,摆卖了花圈,家属请来的铜乐队,会连续演奏“世上只有妈妈好”、“再见我的爱人”等曲目,前几天马来青年还在同样的空间举行婚礼,设有临时厨房,也邀请了乐队同庆。新加坡人的生与死,哀伤和欢乐,都在组屋轮番上演。

食材匮乏的新加坡,也会在组屋停车场顶层种菜,每月能收成4000公斤的蔬菜。

和外国朋友说我住在组屋里,他们第一反应是以为我住在父祖辈留下来的房子(祖屋)。政府组屋(因为一组一组的排列建造而得名),在香港称之为公屋,台湾的国宅,中国人口中的经济适用房,是新加坡政府为普通家庭所建造的公共住房。然而如果你了解或看过新加坡的组屋,其实它未必如你想像中的那么糟糕,不少新型的组屋还获得国际设计大奖,近期正在建造的登嘉组屋区,设计理念十分超前,不止刻意保留了原始森林,不少道路都设在地下,让居民宛若生活在无车的世外桃源里。

约82%的新加坡人口住在组屋里,加上私有住宅的市场,新加坡人的拥屋率高达93%,为世界之冠。这骄人的数字得归功于获奖无数和享誉全球的新加坡公共组屋政策,不少国家的领导人也特地到新加坡来参观组屋并取经学习。

单位里有垃圾槽的设计,不用走出房子就能丢垃圾。

新加坡人购房选择不是组屋就是公寓(银两更多的则会选择有地洋房等),组屋由于有大量的政府津贴,因此更为划算,相比私人公寓,同样地段和面积,组屋的售价比公寓便宜好几倍。组屋升值的空间比私人公寓少,由于是政府津贴的房子,主要用于自住,因此也有诸多限制,比如要住满5年后,组屋才能转售或整套出租。

居民会在公共走廊种上各种热带花草。

简单来说,组屋单位最小为二房式(一房一厅,约40平方米),最大为五房式(约110平方米),新组屋区的二房式新组屋的售价约10万新币,五房式约40万新币。同时政府也会根据个人的收入情况来给予不同的津贴,如果你购买的转售组屋在父母的住家4公里以内,还可以获得1万新币的津贴,这也鼓励新加坡照料年长者,进而减轻政府的负担。新加坡政府曾经说过,就算是月入1000新元的低收入家庭,也应该有能力贷款购买最小的两房式组屋,符合条件的购房者还能获得高达6万新元的政府津贴。

解决了住房,也就解决了最重要和基本的民生问题,人们才得以安居乐业,因此在上世纪60年代的建国初期,新加坡政府就提倡居者有其屋,并加大火力建造公共住宅。新加坡已故前总理李光耀曾经说过:让新加坡人拥有自己的房子,可以让公民和国家利益相连,也同时能让华人、印度人和马来人的联系更为密切。组屋不止是个人的房产而已,更可以是多元文化社会的粘合剂,早期不同族裔的新加坡人都聚集在不同的地区和村落里,后来城市更新和动迁,拆除了生活条件恶劣的村落,才逐渐搬进组屋里。组屋单位也根据新加坡的人口比例来分配,比如说100户的组屋里,华人家庭只能占约80户,其余的保留给印度人和马来人。组屋可以是一些本地人的发财工具,不少新加坡人会先购买一座组屋,然后再买私人公寓,把组屋或公寓租掉就是一笔额外收入。建屋发展局也推出了组屋回购计划,年长的屋主可以将组屋的部分屋契卖回给政府套现,那么退休金就有着落了。

组屋政策的成功,稳定了漂泊不定的人心,也同时让人民行动党能执政超过60年。每回新加坡举行大选期间,执政党就会对选民抛出橄榄枝,“提醒”选民如果投票给反对党,所处的组屋区可能不会那么快获得翻新。新加坡组屋一般都保养得极好,这些政府大量补助的翻新计划除了粉刷外墙之外,还包括为老龄化的组屋换上防滑瓷砖,甚至会加上一个小房间,扩大组屋面积,这也同时提升了组屋的转售价。

组屋经常翻新,这是翻新后加出来的小房子。

目前新加坡共有超过100万的组屋单位,散布在全岛20几个组屋区。这些组屋区配套设施齐全,社区也通常设有公共泳池、图书馆、购物商场、学校、幼儿园等配套,为新加坡人提供了生活的便利,而要感受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一定得到组屋区走走看看。

中峇鲁组屋区

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成立于1960年,前身为英国殖民地政府成立的新加坡改良信托局,是用来发展公共住房的政府部门,新加坡改良信托局于1930年所建设的组屋,现在所剩无几,大多集中在靠近牛车水的中峇鲁地区。

这批低楼层的组屋带有上世纪30年代流行的Art Deco风格,那是向器械学习的年代,因此不少组屋的造型类似轮船或飞机,如果你去过迈亚密,你大概知道我说的是怎样的房子。

新加坡最古老的组屋区,有Art Deco的风格。

这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组屋区,现在已经成了时髦青年也喜欢流连的街区,绿树如茵的街区散落了不少价廉物美的餐馆、外国人开的咖啡馆或面包房比比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里依旧推崇缓慢的生活步调,类似闹市中的小村庄。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这里买房,落地生根,让这个老化的组屋区多了蓬勃的朝气。

年轻人也慢慢开始搬入老区,虽然这里的房子屋龄较老,但这里的组屋售价可是新加坡最高的。

海军部村庄

大量的绿化设计是海军部村庄的特色。

Woha是新加坡知名的建筑事务所,城国内不少有趣的现代建筑都出自Woha的手笔。这几年也开始为建筑发展局设计组屋,2018年在世界建筑节获得年度建筑设计奖,海军部村庄是个集养老、医疗、住房和商业空间的组屋,大量的绿化和休闲空间,让整个组屋项目看起来更像一个村庄。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新加坡政府推出首个专为年长者打造的公共组屋综合项目,其中包括104个长者小型公寓单位(约40平方米),供年长者申请购买。

为老人安排的特别设计,家里发生紧急情况,会显示在门口外的屏幕。

组屋楼下的空地可用来跳广场舞和运动

组屋顶层有供居民使用的花圃。

为老人设计的门口的扶手设计。

[email protected]

两座天桥其实都是居民们能慢跑的地方。

位于唐人街牛车水附近的达士岭(The [email protected]),是个获奖连连的组屋。楼高50层,故曰Pinnacle(尖峰之意),也是全球最高的公共住房建筑,建造于2009年的组屋群共有近2000个单位,35种房型,并设有小贩中心等。

两座开放式的天桥无疑是ThePinnacle最抢眼的标志。 空中天桥长500米,也为世界之最,分别位于第26层及50层。26层设有跑道,只供住客使用,第50层的天桥则对一般公众开放。天桥将7座组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种满了绿色植物并摆放了不少户外家具及装置艺术等,住客能在桥上漫步闲坐看日落。

榜鹅组屋区

位于新加坡的东北角,这个大型的组屋区将建造约十万个组屋单位,展示了21世纪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整个崭新的组屋区以水作为卖点,区内的两条河以约4公里长的人工水道衔接起来,成了新加坡东北角的蓄水池,并同时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好去处。

而组屋就临水而建,水滨台一期(WaterwayTerraces I)的设计灵感来自梯田,建屋发展局在2010年推出时,最大的五房式单位()售价约46万新元,推出后获得热烈反响。

为了贯彻邻水的环保生活理念,榜鹅的组屋也加入了不少绿色元素,包括空中花园、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不少组屋也在屋顶装置太阳能板。

  • 发表于 2019-07-12 19:55
  • 阅读 ( 493 )
  • 分类:房屋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阮芸辉

42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留服认证 165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8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