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新加坡的直接税有公司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地产税(Estate Duty)、印花税和中央公积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及消费税(Goods & Services Tax)。但对于资本所得税、销货税、加值税、国防捐、教育捐等税目则尚无课征计划。以下针对几个主要税项加以介绍。
(一)公司税(Corporate Income Tax)
1、现行公司税系按营利所得在减除可扣除费用、折旧、交易损失和经核准之慈善捐赠后,依净额之17%课征。当公司盈余以股利方式分配给股东时,合于规定的个人股东(主要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可以把20%公司税率超过个人应纳税率的部分申请退税。
某些允许可扣除的费用如下:
(1) 投资抵减(折旧)。
(2) 上年度的公司亏损和未扣除的投资抵减可以递延至未来年度的盈利中扣抵,但股东组合须无重大变更,即至少50%的股权没有变换股东。
(3) 矿产和油井等的开支。
(4) 完全在新加坡以外国度使用的开支可依据已定之方程式计算扣除费用。
(5) 只包括成本部分的管理费和母公司配给在新加坡子公司的开支费用。
(6) 有坏帐的准备金。
2、除了公司所得税外,公司也须负担以下税项:
(1) 技能发展基金税(Skill Development Fund Levy)
雇主须为所有雇员(含临时工)支付技能发展基金税,税额是雇员每月薪(或报酬)高4,500新元的0.25%,每位雇员每月低税额是2新元。
(2) 公积金(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
雇主每月须依雇员年纪支付月薪一定比例的公积金予政府。
为协助新加坡人民能支应未来医疗费用,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初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自2015年1月起,全面提高所有员工医疗账户(Medisave Account)提拨率1%。
(3) 外籍劳工税
雇主聘持就业准证之外劳没有配额限制,S准证及Work Permit依产业性质均有外籍劳工雇用比例上限(Dependency Ratio Ceiling, DRC)之限制并依员工人数课税。
(二)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
个人所得税系采用累进位,居民低为0%,高为20%(320,000新元以上),居住于新加坡之个人对下列所得需纳所得税:
1、居民
(1) 在新加坡发生之所得。
(2) 在新加坡所收到的外来所得。
所谓所得包括以下几种:
A. 从事贸易、商业、专业人士或其他职业之所得。
B. 就业所得。
C. 股息、利息或折扣。
D. 租金、权利金以及其他来自产业之所得。
E. 性质无法归属于上述几类之任何所得。
F. 雇主以实物提供之宿舍或其他福利如食物、衣服等皆需估价所得课税。
2、非居民
外国人在新加坡就业所需缴交的所得税如下:
(1) 60天或以下:无须缴税,此点不适用于娱乐界人士、公司董事以及执行专业人士(专家、外国演讲、咨商师与教练等)。
(2) 61天或以上:15%或比照新加坡居民所得税率至20%不等计算,以较高者为准。
(3) 公司董事收入、咨询费收入等税率为20%。
(三)财产税(Property Tax)
财产税征收目标为不动产,包括土地与房屋,按当年价值的某一比例课征。所谓当年价值是该财产在一年内预期可收受之租金而言,除了所有人自行使用之临时构造和经核准之发展方案,可享受一年6%和4%税率的优惠外,自2001年7月1日起所有财产都按单一税率10%缴税。自用住宅自2011年1月1日起改采累进税率,当年价值首6,000元税率为0%,次59,000元税率4%,超过65,000元以上税率为6%。
(四)消费税(Goods & Services Tax)
自2003年1月1日起,消费税调高为4%,2004年1月1日起调为5%,2007年7月1日起再调为7%。
“贵不是它的缺点,是我的缺点。”
令无数女孩们疯狂的戴森还有疯狂的避税史。
搭建“马耳他-曼岛-卢森堡-英国”架构,利用集团内部融资避税三年,卢森堡有效税率不足1%。
十年三迁,在英国不老实呆着,搬到马耳他又回到英国现又看上了新加坡,都是源于戴森的避税布局。
究竟如何做的呢?我们带你从戴森的帝国开始探秘。
1
英国Dyson——家电界的苹果
你相信吗?凭借着家电的几款系列产品,戴森就成为了英国首富。(让马爸爸、贝佐斯情何以堪)
图:戴森产品系列
2018年,Dyson盈利达11亿英镑(约合97亿人民币),营业额增长28%,至44亿英镑。
图:Dyson年收入和利润
同时创始人戴森的个人财富增加了大约30亿美元,净资产达138亿美元,登顶英国首富,全球排行83位。
图:2019年1月初彭博亿万富翁排行榜
Dyson在高价路上高歌猛进,越贵越火一度成为神话,成为家电界的苹果。
这背后,是中产阶级的崛起助推了Dyson的崛起之路,用黑科技俘获了他们追求品质的心。
而Dyson的黑科技依靠的是强大的研发团队,公司员工一半都是工程师,这也是其他公司难以超越的地方。
让人疯狂的戴森又有怎样疯狂的避税史呢?
2
迁往马耳他
“马耳他-曼岛-卢森堡-英国”避税架构
逃离英国
自2005年,英国受控外国公司(CFC)制度的有效性一直受到欧盟法律的监管,英国对受控外国公司股息征税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2008年,英国加强了对受控外国公司避税的监管,海外利润无法延迟纳税,直接导致一部分跨国公司将总部迁至海外。
全球最大的集团WPP、联合商业媒体UBM和制药巨头Shire等,迁至爱尔兰。
2010年,Ineos公司从英国迁往瑞士。表示预计2010-2014年将节省4.5亿欧元。
图:安永报告
而戴森口嫌体正直,默默地精心设计了避税架构(2010-2013年),迁往马耳他。
通过复杂的控股变换,以马耳他作为新的控股母公司,并在曼岛和卢森堡设立两个金融中心,
形成“马耳他-曼岛-卢森堡-英国”架构,使用了集团内部贷款和利息支付网络达到避税的效果。
来看看Dyson的具体避税架构:
简化后的避税架构是这样的:
马耳他——新的控股母公司
2010年,在马耳他设立了新的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对英国控股公司持股,再通过后者对英国总部公司持股,形成新的控股结构。
曼岛、卢森堡——两个集团金融中心
曼岛作为避税天堂,无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卢森堡与英国签有税收协定。
曼岛金融公司向卢森堡金融公司提供2.99亿英镑的无息贷款,卢森堡金融公司再向英国的控股公司提供3亿英镑的有息贷款。
避税效果
卢森堡公司收取英国控股公司约500万英镑的贷款利息,在计算利润时对曼岛的无息贷款进行了利息抵扣,于是仅缴纳5万英镑的税收,实际税率不足1%,与卢森堡28%企业所得税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与卢森堡的税收协定,利息支付时,英国不征预提所得税,并且有利息抵免。
以马耳他作为股息回流的汇合点,能够避免对所有投资收益缴纳资本利得税。
无息贷款,却被作利息抵扣,并且受到卢森堡税局认可。
为什么?
不知道啊。但肯定有内幕呗。(欢迎知道内幕的小伙伴来讨论呀)
图:戴森拒绝回答
3
迁回英国
英国号召还是欧盟施压?
然而,架构用了没多久就被抛弃了。
2013年,戴森将架构废除,集团重新回归英国的怀抱。
英国号召
2012年,英国对跨国企业的受控外国公司给予股息豁免的税收优惠,以吸引企业,有企业在此刻动心而重返。
难道是感受到英国政府的号召,戴森心动了?
不,是怕被查了,见好就收。
英国施压
同一时期,星巴克在英国三年0交税引起广泛关注,在舆论压力下,星巴克在2012年12月承诺在未来两年向英国缴税2000万英镑。
图:群众抗议星巴克
于是,跨国公司不仅受到英国的特别关注,也吸引了欧盟的兴趣。
欧盟施压
2013年起,欧盟对成员国与跨国公司之间的税收裁定展开国家援助调查,也就是看成员国对某些跨国企业有没有特别的税收优待。
而其中,最早就是从卢森堡、马耳他、英国等入手的。
星巴克被罚2000-3000万欧元之间的税款,苹果、亚马逊等一波波公司栽在欧盟手上。
优秀的Dyson却仍旧安然无恙。(戴森厉害了啊)
在这种形势下,跨国公司税务敏感神经被提起。
所以,戴森的撤离也许不是巧合,而是一种智慧啊。
4
迁到新加坡
避税的另一布局
辗转两次迁移,戴森又看上新加坡了。
戴森在成为英国首富的同时,宣布将英国总部搬到新加坡,并建立电动汽车研发制造中心。
为什么是新加坡呢?
Dyson作为英国公司,但其 96%的销售额来源却非英国。
市场重心已偏移至亚洲,市场优势和新加坡的资源是一大诱惑,但更重要的是新加坡的税收优势,直击戴森疯狂避税的小心脏。
亚洲资源和市场
亚洲作为主要的金主爸爸,业务占Dyson总利润的50%,特别是中国。
中国市场,只用了4年时间,已经发展到与其最大的美国市场相当的水平。
此外,亚洲拥有英国没有的技术所需的工程师和熟练的机械师。
亚洲的资源和市场都在向戴森招手。
“避税天堂”新加坡
新加披税更低。英国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9%,新加坡则为17%,别嫌少啊,疯狂避税的戴森,可不会丢到这两个点。
新加坡政府还提供投资激励——税收减免、各种补贴,如研发补助、国家股权投资和贷款。
此外,在英国脱欧难产中,与欧盟关系的不确定加重了企业的焦虑。
而2018年,新加坡和欧盟与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
即便迁离了英国,Dyson在欧盟的关税优惠依然存在。
也就是说,通过一家新加坡公司而非英国公司,将来与欧盟进行交易会更容易,并且自由贸易协定所涵盖的国家是互免关税的。
此外,中国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市场,2017年占全球电动汽车库存量的40%。
而新加坡还与中国之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戴森将其电动汽车从新加坡出口到中国可以免关税。
所以,疯狂避税的戴森迷上了“避税天堂”新加坡,总部也迫不及待的搬过去了。
5
结语
戴森十年三迁避税史可谓精彩。
先迁马耳他,通过“马耳他-曼岛-卢森堡-英国”架构,使用了集团内部贷款和利息支付网络避税三年。
再在英国号召和欧盟施压的形势下,回归英国,完美躲过欧盟的眼睛。
又在“避税天堂”的税收诱惑下,投入新加坡的怀抱。
戴森的真狂还是【新加坡的魅力】不说您懂得
欢迎各位咨询.留学.移民.等事项。
【我们来自新加坡,所以我们更懂新加坡】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