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衣食住行,到底行不行?

李总理在国庆群众大会上的演说有几个重要的课题,引起国人的关注。

因为如今的治疗方式更好,医疗器材也更先进,所以医疗支出增加。虽然已有80%津贴,有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及保健基金, 提升为终身健保再加上保援助计划,目的就是让大家都能付得起医药费。所以总理说:“没有人会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接受医疗,这是我对大家的承诺。”

广告

按道理来说,老百姓应该都受到很好的照顾了,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说在新加坡可以死不可以病?为什么老人自杀率会攀升?我觉得那么多名称不同的计划,都是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未解决,才需要从建国一代到立国一代的特别医疗援助和优惠来再舒缓一下。如果当初医疗政策是对的就不需要几十年后去补救,现在新政策解决不了的,几十年后又需要补救。

新加坡绿化一直做得很成功,所以就不用每年都提怎么改进了。每年都要提的东西就代表问题没有解决。

广告

小贩中心将申遗,将来也会兴建更多小贩中心,这绝对是好事,但我更关心生活费上涨的事实。新加坡生活压力山大,钱不够用是事实,所以梁志强导演拍的《钱不够用》能引起大多数民众的共呜。

我个人认为生活费的上涨主要是消费税带动起来的,所以当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时,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提出下一届政府将会逐渐把消费税从7%提到9%。这不是2%的增幅,而是单一税率增加28.6%,所以日后的生活费很难压下来。旧的还未解决但又再加,过往屡试不爽但继续再试下去迟早会爆煲!无钱的人远比有钱的人多,所以买高档贵奶粉和用4G上网看连续剧和电影绝对不是大多数老百姓的行为。

慈善机构和团体的义工们每天面对弱势群众,他们对事实的认知可能比政务官用统计数字算岀来的更精准。我对很多老人尤其身体已不太健康但迫于生活还要岀来工作的感到很痛心!

广告

居者有其屋是新加坡最成功的惠民政策,不仅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还能加强对国家的归属感,所以从建国到现在,人民行动党能长期高票当选。过往人民的认知,拥有组屋是资产,并会增值,而买汽车用十年,是属于消费品、会贬值,这些概念深入民心并植根了。

前领导人也曾多次强调这一点。加上政府在组屋30岁左右做一次主要翻新并给于大量的津贴帮屋子增值或把更老的组屋区收回再重新发展并给予旧屋主合理赔偿和优先权在原区购买新的组屋。过去这做法是政府让利给市民,皆大欢喜。

但新的政策,政府在组屋70岁左右再翻新或让屋龄达70年的组屋参加“自愿提早重建计划”VERS,计划将在20年后展开。这其实让更多人忧虑,质疑是否从拥有变成长租,最终屋契到期就价值等于零?也因公积金条款和银行贷款条例,房子剩下若干年就很难脱手了!总理也安慰我们应该不必太担心,因为儿孙自己应该会买自己的组屋。那是不是反正将来儿孙自己也会赚钱,我们自己辛苦劳动所得积累的钱财与其他资产也不需或不应留给子孙?如果是的话政府应重收遗产税来取代消费税就好了。

广告

现新加坡贫富愈来愈悬殊,有钱人做好信托与保险就不用担心富不过三代。而对社会上大多数只有组屋资产的手停口停的民众来说,退休生活是靠变卖组屋或百年归老后是爱的礼物给子孙但愿能穷不过三代从此脱贫。

其实新加坡寸土寸金,所有九十九年后到期的组屋都绝对拥有再发展增值的机会。香港1997回归前,中英谈判,回归后大多数房产的屋契都会到期引发信心危机。中国政府的五十年不变就是爱的礼物,不用补地价的延五十年!这已经不是从法理、经济利益的数学计算方式的决定,而是爱民如子爱的表现。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美好的东西。“爱,就是慈悲!”爱是情感,慈悲是胸怀;爱是拥有,慈悲是付出;爱是表相,慈悲是本质。慈悲是爱的源头,爱是慈悲的顺延,于岁月中涓涓细流,生生不息。

广告

行不行

这令我想起周星驰演的《大话西游》,孙悟空对紫霞仙子说: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

抓民生才能真正获得人心。老百姓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们的医食住行不行,政府在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能让我们放心就能大获民心。但愿新加坡政府能好好珍惜人民对PAP真诚的爱,敢敢用爱与慈悲的力量排除万难,去爱老百姓一万年。如一万年不行, 再爱五十年行不行?

*感谢新加坡香港商会会长,新加坡九龙会会长陈文平来稿

  • 发表于 2019-08-02 20:32
  • 阅读 ( 393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夏建

38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2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