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我国每10人中有超过一半不愿和精神病患同住或同事,甚至是住靠近他们。(档案照)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10人中有超过一半不愿和精神病患同住或同事,甚至是住靠近他们。
另外,每10人中有六人认为,精神疾病是缺乏自律和意志力所导致。一半受访者也觉得不应该赋予精神病患任何责任。
广告由国家福利理事会去年4月至8月展开的调查,约1800名18岁及以上的健康国人和永久居民参与,目的是了解他们对精神病患的态度和原因。
为了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意识,同时纠正上述误解,福理会昨天(9月8日)心理卫生学院举行的心理健康节上,推出“跨越成见,退去标签”(Beyond the Label)的推广活动。
福理会副执行理事长王玉珍受访时说:“和糖尿病与癌症一样,精神疾病属于一种病症,但社会却对这群患者抱有负面印象。我们应该如常对待他们,尊重和接纳这群病患,不只是看到他们患有精神疾病的标签。”
为期五年的推广活动是与精神疾病康复者共同策划。五名康复者会担任推广大使,他们的亲身经历视频将出现在社交平台等,希望打破公众对精神病患的负面印象和态度,并更加包容他们。
尚达曼吁多体谅和鼓励这群患者
活动主宾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致辞时说,本地有八家综合诊疗所提供精神疾病和失智症服务,140名家庭医生获得培训以便在社区中诊断和支持精神病患。
他指出,由于家庭诊所位于邻里,精神病患可在不受歧视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基层和社区护理环境在治疗精神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应该继续增加相关家庭医生的人数,让人们更容易和及早求医。”
广告他呼吁公众应该多体谅和鼓励这群患者,支持他们的康复过程。
心理卫生学院院长蔡奉俊教授指出,和20多年前相比,公众如今更愿意讨论精神疾病。虽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病患,但希望活动能启发更多人,为他们创造更具包容和关怀的环境。
其中一名推广大使是谢惠心(36岁,执行助理)。虽然有精神疾病家族病史,小学也曾出现自杀念头,但谢惠心是在五年前接受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时,才确诊患上躁郁症和焦虑症。
她观察到,无论是在工作场所,或乘搭德士到心理卫生学院求医的路上,很多人都对精神病患存有负面印象,造成她不敢向别人透露病情。
三年前,受到另一名精神疾病康复者的启发,谢惠心决定站出来分享经历。她说:“我默默挣扎了20多年,如果早一点看医生吃药的话,就不用受罪那么久。因此,我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启发他人接受治疗,不要选择默默受苦。”
配合心理卫生学院庆祝成立90周年,该院昨天举行心理健康节。卫生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以及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兼外交部政务部长陈振泉也出席活动。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