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Jaundice)
一个对宝妈来说是多么熟悉的词
多少父母为宝宝刚出生
就要被抓着小脚抽血的模样
心痛不已,抱头痛哭
广告椰子身边有朋友的宝宝
在新加坡出生后黄疸持续不降
连着十几天
几乎每天去诊所抽血观测
小小的脚上布满了针孔
这种让人心碎的情况
现在有望得到改善了!
新加坡国立大学综合诊疗所
位于西部的六家诊疗所
正在使用“经皮胆红素测量”的方法
测量胆红素含量(黄疸指标)
(图源:联合早报)
经皮胆红素测量法有以下优点
无痛
婴儿免受针扎之痛
测量仪放置在婴儿胸部
仪器会释放出光线
利用蓝光与绿光的密度差别
来估算胆红素含量
快速
比起传统的抽血验血最少半小时
新测量法只需2分钟
便宜
新方法只依赖仪器
不需要实验室参与
费用只需验血费用的三分之一
真是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广告国大综合诊疗所
目前用这个方法检测新生儿
只有结果高于预定水平的婴儿
才需要进一步验血
目前保健服务集团
(Sing Health)
暂未采用新的方法
而国立健保集团
(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
则正在讨论采用新方法
椰子觉得在不久的将来
有望全岛都使用这种
更人性化的黄疸测量方法
其实据国内朋友说
婴儿黄疸监测并未像新加坡这样频繁
作为一个在中新两地都呆过的妈妈
她还观察到新加坡和中国儿童医疗上
有以下差异
发烧
对儿童发烧这件事
新加坡的医生非常淡定
广告37.5摄氏度以上的普通发烧
给小剂量的液态对乙酰氨基酚
(新加坡最普遍的退烧药)
38.5摄氏度以上的高烧
才会给布洛芬
用药后高烧不退
或者发烧反复好几天
才会进一步抽血排查
朋友说如果中国的医生
敢这么淡定处理
估计家长早疯了
新加坡这边普遍不会
把发烧当作洪水猛兽
发烧是常见的医学征象之一
体温上升可强化免疫细胞
增加杀死细菌和病毒的能力
发烧也可抑制细菌和病毒在体内繁殖
其实把发烧本身看得太严重
广告这样的现象被称为发烧恐慌症
(fever phobia)
多存在于父母间
用药
新加坡医生用药之保守
很多大人都体会过
对于孩子医生用药更是慎之又慎
其实日常很多小病
都是自限性疾病
(self limiting illness)
例如病毒性的感冒
医生开的止咳药水,治流鼻涕的药
都只是减轻表面症状
最终要靠身体自身战胜病毒
即使不吃药,也不会影响痊愈
事实上许多药对自限性疾病
只是起到了安慰剂的作用
所以新加坡医生对于
两岁以下儿童的病毒性感冒
原则上不予用药
在使用抗生素问题上更为谨慎
确定是细菌性的感染
才会开一定量的抗生素
并且需要吃完整个疗程
广告一位新加坡教授说过:
我们应把抗生素视为宝贵而且有限的资源
输液
椰子来新这么多年
小病常有
却还没有被输过液
静脉输液
(Intravenous Infusion,俗称打点滴)
在新加坡一般用来治疗重病
或者抢救病人使用
在门诊里非常罕见
据说国内现在也逐渐意识到
不可滥用静脉注射
越来越多医院停止门诊注射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
目前70%的静脉注射是没必要的
将药物和水往血液里输送的操作
本身有着比口服药更大的风险
广告因此我们应当遵循:
能口服药就不注射
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
门诊
在国内大城市带孩子看病
可能是种可怕的经历
仿佛永远排不完的队
而在新加坡给孩子看病容易一些
得益于严格双层双向转诊的制度
看病通常不需要大排长队
小病去诊所,大病去医院急诊
急诊的挂号费往往比诊所贵好几倍
有效的抑制了人们滥用急诊
看专科更是需要
诊所或急诊医生的推荐信
这套系统保证了医疗的效率
许多新手妈妈不了解
孩子一有小病如感冒发烧
就往KK或者其他医院急诊部门跑
广告一方面费用昂贵
另一方面你可能需要等待更长时间
因为优先级会给予更重病的孩子
对于孩子的普通病症
一般全科门诊完全可以胜任
医生会做出适当的判断
遇到疑难重症医生会开推荐信
给你去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断
这套流程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
椰子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具体介绍
以上就是一位宝妈的观察
也解析了新加坡“佛系”医疗
背后的缘由
不过新加坡医疗也是槽点多多
你的孩子在新加坡
有过什么好的坏的看病经历
都到评论区分享一下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