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都是华人,为什么说英语?

2019-07-31 21:06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为主的

多民族国家

官方语言有英语、华语

马来语和淡米尔语

第一语言是英语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不明白

为什么在华人占70%以上的新加坡

华语不是第一语言呢?

这也许要从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

广告

双语政策讲起

李光耀的双语政策

2011年李光耀出版回忆录

《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在新书首发仪式上他说:

“双语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础”

“出于政治和经济原因

必须把英语作为我们的工作语言”

有网友认为

李光耀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与他自身的教育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他在前英国殖民地长大

从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

平时和父母用英语交流

中学是在当地顶尖的英校莱佛士学院上的

之后又到英国剑桥大学法律系深造

广告

一个英国议员曾经说过

李光耀是苏伊士运河以东

他见过的最英国的人

之前李光耀本人接受英政府

颁发的终身成就奖时

很感慨地说

这是他此生得到的最高肯定

他说在那个年代

是以做英国人为荣

担任新加坡总理后

李光耀在这个多民族的城市国家

做出了推行双语政策的决定

他在书中写道:

“语言政策可能会成为经济成功的关键

它确实能决定一个国家的成败”

“掌握母语会给人一种文化上的归属感

增强自信和自尊”

广告

“尽管新加坡人口以华人为主

但事实上华语绝不可能成为

新加坡的第一语言

虽然我们当时是被

马来人包围的多民族国家

但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者

来这里开发产业

我们的国民必须讲一种

他们能懂的语言

这种语言就是英语”

双语的理念在学校

落实为双语教育政策

所有公立学校的学生

必须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把自己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

也就是说华人学生

必须学习英语和华语

马来学生要学习英语和马来语

如今英语在新加坡

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

上到99下到刚会走

基本上都能讲英语

历史上唯一的华文大学

新加坡南洋大学

是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文大学

创办者陈六使

是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族侄

广告

1953年陈六使捐资500万

并捐赠了523英亩的土地

作为南洋大学的校园所在地

并聘请林语堂为第一任校长

南洋大学的捐资者不仅有陈六使

李光前这样的富商

还有许多工人、市民、三轮车夫

妓女等各行各业的草根阶层

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虽然自己没有机会读书

但希望尽微薄之力

让自己的子女都能进入大学深造

但是南洋大学一直没有得到

殖民地政府的官方承认

直到1956年才确定了地位

1980年南洋大学

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并

这所海外唯一的华文大学

就此不复存在

1981年新加坡政府

在南洋大学的校址上

建立了南阳理工学院

1991年正式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

广告

华人与华人的不同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新加坡华人分为

“传统华人”和“海峡华人”

传统华人说华语

谈到中国时也觉得很亲切

甚至自称中国人

他们以陈嘉庚为代表

海峡华人则亲西方,讲英语

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

传统华人当时基本都已经

靠奋斗创业积累了雄厚的财力

而海峡华人则靠给西方人打工生存

所以英文比华语说得好

甚至不会说华语

到了如今

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华人

基本上用英语来交流

而新移民则是说着一口纯正的华语

广告

当然也有中英文切换自如的

网友怎么看?

回到华语为什么

不是第一语言这个问题上来

我们看看网友怎么说

“英语在新加坡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

提供了共同的交流语言

我们不应该只选择汉语来偏袒华人”

“虽然新加坡的华人占据绝大多数

但是还有马来人和印度人

如果将华语作为第一语言

就意味着他们是二等人

为了成为一等公民

你就必须学习华语”

“英语让我们与国外公司

开展业务更容易

我也承认

广告

一些人英语讲得并不是特别好

但是放弃英语

改用汉语是落后的表现”

其实椰子觉得

无论是用英语还是华语

作为第一语言都无所谓

因为本椰可以切换自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