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近有部纪录片《Regardless of Class 无关阶级》颇流行,其中关于教育分流制度的6分钟访谈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人们容易对情绪化的片段产生共鸣,特别当它涉及是阶级、歧视、儿童等等的时候。有些片段,对于长期生活在新加坡的人会感觉很正常,因为我们很清楚知道它背后相关的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但对新加坡不了解的人,看到这些片段,则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解读。
借用这幅新闻照片,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基于片面信息做解读是多么的具有误导性:
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军引起争议的战俘照片
我会发现很多不同观点的冲突是源于各方了解到的信息不同。我们不能简单的说谁的观点就是对,或者说谁的观点就是错;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是基于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判断。
掌握的信息不同,判断也会截然不同。表面的观点冲突若是源于掌握信息的不同,当各方信息充分交换之后,人们或许会发现,其实是“误会一场”。
故此,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尤为重要;我这里希望提供关于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更多信息以及我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关于纪录片 Regardless of Class
Channel NewAsia亚洲新闻台的这部纪录片《Regardless of Class 无关阶级》实际上是Regardles系列的第三部,前两年的两部分别是《Regardsless of Religion 无关宗教》以及《Regardless of Race 无关种族》。
这系列应该是由OnePeople.sg制作,该组织的目的在于促进新加坡社会的种族和谐,并以各种项目、活动让不同族群更好的融入。
新加坡的种族和谐、宗教和谐一直都处理的很好,有问题,但不大;所以,OnePeople.sg今年就来讲阶级 - 这个他们认为现在可能对新加坡社会更严重的问题。教育分流是片中探讨新加坡阶级分隔时带入的部分探讨。
OnePeople.sg看上去像是个网站,似乎是民间媒体行为;但其实不是,这些可以认为是新加坡政府行为,首先来认识一下记录片中的印度帅哥主持Janil Puthucheary:
普杰立医生可不是什么电视节目主持人,也不仅仅是OnePeople.sg的主席,他目前真正的身份是新加坡国会议员 + 交通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
他亦是新加坡的前教育部政务部长(政务部长还不是部长,但年薪是近五百万人民币哒)。
光知道这点后,我们看待这部纪录片的观点是不是已经可以不一样了?
小三分流
新加坡教育体系中,最容易被抨击的就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分流。
三年级?!10岁不到的孩子就要面临人生轨道转捩?残忍!歧视!等等等等,道德高地是很容易站上去的。
小学分流确实有其各种问题,但是!抨击小学分流制度上这事,新加坡人自己至少在十六年前的2002年大张旗鼓的干了!新加坡著名导演梁智强(简单理解为新加坡的冯小刚吧~)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小孩不笨》:
《小孩不笨》又拍了续集、电视剧,当年在新加坡绝对是现象级的作品,影响深远:
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宣布将小学三年级EM1、2、3的三个分流合并成为两个2006年,则又再宣布EM分流制度废除,换成5、6年级的不同科目
小三分流?十几年前就改掉了啦~要说现在的话,新加坡小学生连期中考都不用考了:
教育部也将从明年起率先取消中一生的年中考试,并在2021年底前,逐步废除小三、小五和中三的年中考试。
- 新加坡教育部长王乙康 2018年09月29日
新加坡小学到底分的是什么流?
虽然EM分流制度十几年前就改掉了,属于陈年旧事;但这里,我还是想再具体介绍这个制度,这要从上世纪70年代年讲起。
我认为当我们在评价制度好坏的时候,需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的考虑;环境是会持续改变的,过去的好制度,可能是将来的坏制度;现在的坏制度,也能是将来的好制度。
新加坡一直以来强调的是双语教育,即英语 + 母语(中文、马来语、淡米尔语等);而语言教育,更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点。
1972年的时候,新加坡小学毕业考,英语与母语这两科的分数比重比数学、科学两科高一倍。
1980年制度修改,英语、母语、数学、科学四科分数各占毕业考的25%。
中国大学生英语考四六级都不容易吧?新加坡小学生从小就被要求同等的掌握两种语言;而且,最重要的那个语言,是英语,而不是母语!
大家可以理解为当年新加坡人小学毕业,就得过四、六级英语;然后,还有语文。
残酷?当然残酷。一个小国家,多族群,彼此语言不通,沟通都沟通不了。
新加坡是没有资格像香港一样,去提倡“母语教学,事半功倍”的。
我丝毫不怀疑李光耀当年会冷酷无情的说:“双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语言教育搞不好,国家挂了;谁会来救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美国?联合国?残酷嘛?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新加坡人不逼自己,还他妈的能怎么办?!
残酷的小学语言考试,自然会逼得更多新加坡人更好的掌握两门语言;但是小学毕业考试,语言没考好的人,直接就无法升读中学了。
EM分流
1992年,新加坡教育部在小学引入EM1分流制度,EM:English Mother-tongue 英语与母语。
EM 1/2/3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源流,其它科目基本都一样,只是母语的要求不同;母语学不好,是可以算了的;但英文不行。
残酷嘛?当然残酷。
有了EM分流之后,那些被逼着学好英语的小学生,如果读得太吃力,还可以选择放弃一下自己的母语;母语不好,不要紧,中学还是可以继续读。
EM等分流制度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提高了全民的升学率。
全面看分流制度
新加坡中学的Normal / Express等分流所做的划分,重点实际上也是在语言上,顶尖的那些学生,搞定双语还不够,还可以去搞三语!
回到《Regardless of Class》这部片子,它亦有采访了中学名校圣公会的一名教师,藉以表达对分流制度的高度认可:
The rational of streaming wasn't we are going to choose the best and train the best. The ratioanl was every student has diferent learning curve.
And from one perspective streaming has been hugely successful, because if you look at dropout rates now. The rate,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complete ten years of general education, I think is something like 99%。
That's huge!
分流制度的理念不是说我们要挑选最好的学生,然后培养他们;它的理念时不同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曲线。
而且,我们可以来看分流制度的巨大成效。我们来看现在升学率,完成10年普及教育的人口比率,应该是99%。
这很牛X!
(上面的提到的99%这个比率,应该类似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
高才教育
小学的EM分流现在虽然取消了,但在小三的时候,还是有一个“高才教育计划”的筛选考试,会筛选出1%的学生出来,这里直接摘选新加坡教育部的小学教育介绍手册中“高才教育计划”的介绍:
为资优生而设的计划
高才教育计划是为天资优异的学生而设的课程。
您的孩子在小三时,学校将会邀请他参与筛选测试,测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以考核他是否具备参加高才教育计划的能力。
获选参加高才教育计划的学生,将分配到指定小学,参加从小四到小六的课程。高才教育课程是建立在正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由教育部高才教育处经过精心挑选和培训的教师负责教导。
高才教育计划的学生在上正规科目的课程如母语、体育、美术和音乐课,以及德育在于行动的项目以及课程辅助活动时,都有机会与非高才教育计划的学生交流。他们每天一起学习、做作业和玩乐。
在特定科目具有优异的能力,但没有获选参加高才教育计划的学生,将有机会参与校方或教育部在上课或放学后举办的深广课程,更深入学习有关科目。
小学三年级太小了?不足以找出高才?来~小谢耳朵的眼神感受一下:
美剧《小谢尔顿》
因材施教
更加复杂的分流是在中学、中学后阶段,我们来看新加坡教育部中学介绍手册中的一览表:
点开看大图的话,会发现虽然河流众多,但百川归海,条条河流通大学、通职场。
没有“一考定终身”,没有谁被“剥夺上大学的权利”;成绩不好?不想压力太大?那就读慢一点。
中学普通源流就一定比快捷源流差?不见得:
要求取消分流制度的人是在假设所有学生都希望进入快捷源流,但事实上有些学生或许比较喜欢普通源流的学习进度。
- 新加坡教育部部长 王乙康 2018年5月15
因材施教,相信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曲线,这是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理念。
追求“平等”,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在同一套教育体系下学习,那恐怕是民粹主义的理念。
什么是好学校?
有的人会说,分流制度是让好学生去到了好学校,好上加好,进一步加剧了划分。
但是,究竟什么是“好学校”?
设施好,师资好就是好学校?
如果这样的话,新加坡教育部高调宣扬的是:“新加坡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
新加坡所有政府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都很好。
我身边就有不少同学投身新加坡教育,有的在名校,有的则在所谓被认为普通的邻里学校。那些在名校教书的同学比在邻里学校的更厉害?我不这么觉得。
况且,他们在一所学校教几年之后也是会被教育部调派到不同学校的。
政府更加重视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如果政府投资的钱代表重视程度的话,那么,新加坡政府现在投资资金最多的,是上面一览表中最底部的专科学校:
教育部目前为云锦中学、裕峰中学、北烁学校和圣升明径学校四所专科学校注入最多资源,投入在每名学生的资源每年达2万4000元左右,其次则是普通(工艺)源流和普通(学术)源流学生,每名学生所获资源分别为约2万元和1万5000元。
相较下,其他政府学校、政府资助学校,以及自主学校的学生,每人获得少于1万5000元。
- 王乙康: 保底不封顶是我国教育理念 2018年7月12日
有好学生的就是好学校?
新加坡最优秀的学生是那些获得获得政府奖学金的学生:
公共服务署每年颁发的奖学金也尝试给更多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而该奖学金由莱佛士书院和华侨中学学生垄断的情况已有改善,比率从2007年的80%,降至去年的60%。
- 同出自: 王乙康: 保底不封顶是我国教育理念 2018年7月12日
而新加坡最顶尖的学生 - 那些将来要当新加坡政府领导人、部长的,则是拿总统奖学金的学生:
今年共有五位优异学生获颁总统奖学金,相较于去年总统奖学金得主皆来自“名牌小学”,今年得主的教育背景显得多元,他们的求学之路都是始于邻里小学。
《总统奖学金得主身上看到的信息》 - 联合早报社论 2013年8月19日
所以,什么是好学校?
最后
我想说有了区分,就有比较,而又比较,则有会有攀比;有了攀比,则又会有鄙视;最后甚至可能会出现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他,他看不起你这样循环的鄙视链。
这些,都源自于我们自身的主观想法;这是人性。
人性影响着新加坡教育,影响着新加坡社会,影响着所有的社会。
微笑面对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