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录用了。”
这简单的五个字是多么的美妙,以至于人们在兴奋之余,可能犯了一个对未来职业道路影响深远的错误——没有谈薪水。
研究表明,超过56%的求职者没有和雇主谈薪水。人们担心面试的时候谈薪水,会显得自己过于贪婪,给面试官落下不好的印象。
不过,薪资也是工作的目的之一,是辛劳所得。谈钱不伤感情,不谈才伤!
广告不论你是初出茅庐的应届生,还是渴求跳槽转型的职场达人,在求职过程中谈判薪资都颇为不易。
不过在新加坡,多数企业遇到资深行业精英或特定行业的专业人才的时候,都愿意支付比前雇主高出20%的薪水。
当然,新加坡的公司通常会要求你出示前雇主的工资单来证明是否属实,尽管这种做法在别的地区并不常见。在美国,有些州就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用人单位索要求职者的历史工资单。
那么,在谈判薪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怎么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知道自身的价值所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才能和价值。
世界经济论坛指出,2020年需求最高的人才技能主要包括复杂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人才管理等“软技能”。这些技能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其中科技公司尤为显著。
拥有这些“软技能”人才每隔几年就会跳槽。当他们无法再从公司中获得成长的时候,就会选择换一个环境,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经验。
由于这样的人才供不应求,他们可以较轻松地跳槽晋升并拿到优厚的工资。
在面试谈判的过程中,你若能是以实例来证明自己确实拥有这些紧缺型技能,就能够让自己在薪资谈判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如果你已经投身工作多年,担心被技术革命的浪潮所抛弃,也不必担心,希望还是有的。你可以通过“SkillsFuture”计划等项目,来学习新技能和探索职业发展机会。
广告* SkillsFuture,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于2017年推出的旨在新加坡人终身学习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课程学费受到新加坡政府部门的资助,符合相关条件的公民选择报读课程,只需缴纳少量的费用。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等高等院校也正在推行终身学习计划(Life-long learning),为校友们提供与行业相关的课程学习,帮助大家在数字时代保持竞争力。
其次,你要理解自己的技能,并知道谁更需要它。我认识一位年过六十岁的专家,仍然被高薪聘请,正是由于他掌握了一门稀缺技术,而他的能力受到依赖相关技术的公司的青睐。
因此,只要你明确自己的价值定位,就有谈判的基础。
应届生怎么办?
许多应届生认为,申请企业管理培训生等项目是迈入知名企业的一块敲门砖。但申请人必须意识到,每一位参加培训的应届生的起步工资都是一样,换句话说,你在薪资谈判的时候是没有发言权的。
有些公司的管培生项目也会接纳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过,有一到两年工作经历的人在申请的时候,就要做好愿意接受减薪的心理准备了。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会乐于接受,因为这对于他们长期的职业发展有益。
广告另一种进入知名企业,并且在谈判薪资中更有底气的方法,就是实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本科生一般都会有三到四段实习经历。有不少学生为了能顺利完成六个月的实习期,甚至会选择延迟一个学期毕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将实习视作工作经历,并更倾向于雇用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实习生,毕竟他们已经熟悉了公司及其文化,并且拥有相关的工作经验。
我们帮助过的一名学生,她的目标是毕业后进入快速消费品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她在校期间尽全力争取实习机会和管培生名额,积累了大量相关的工作经验,同时还成功同欧莱雅、联合利华、卡夫亨氏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
两年前,她凭借专注和坚韧最终在卡夫亨氏赢得了一份正式工作。目前,她是联合利华的市场经理。
下面是一些在薪资谈判的小贴士,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认清自己的目标
明确你薪资谈判的上限在哪里,这样才有谈判的空间。面试前,要和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并做个调研,得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期望薪资。
广告2.决定何时结束谈判
要提前决定好你能接收的最低薪资,这样你就能够明确何时结束。当然,这个最低薪资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改变。
3.明确谁是决策者
在面试过程中,求职者与面试官保持积极的关系是十分有利的。这是因为如果HR部门如果负责发放薪酬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那么HR经理在薪资谈判之中也有一定的发言权。
态度积极向上
虽然谈判一般都是严肃的,可是你也要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不要咄咄逼人,傲慢无礼或悲观消极。
即使谈判不成功,也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与面试官保持友好的关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机会什么时候到来。
向面试官展示你的能力时,附以真实的工作经验会更加有说服力。除此之外,还要明确你的才能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这就是你能说会做的证明。
充分了解自己的才能,无疑有利于你在薪资谈判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今日报Today online,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The art of negotiating your desired pay
广告作者:Kenneth Lam (蓝建威),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就业服务办公室职业发展顾问
翻译:吴洁欣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