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浑噩噩过日子,新加坡“啃老族”将成社会安全的不定时炸弹

2019-08-09 04:47

部分“尼特族”年轻人留在家中打游戏,逃避现实。(示范照)

早报网报道,本地估计有两万多名“尼特族”(Neets),这群年龄介于15岁至24岁的青少年不上学、不工作,也不接受培训,每天就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尼特族的英文原意是没有在接受教育、就职或培训,也就是生活完全没有中心和规律;未来还有大好前程的青少年如果处于这种状态,显然是非常不正常和健康的现象。

广告

报道说,2016年全国青年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加坡有约2万100名尼特族,占青年居住人口的4.1%。比起2013年的1万9700名(3.7%),攀升了0.4%。专家表示,工作要求提高,再加上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或导致尼特族数字会继续增长。

这并非新加坡独有的现象,很多先进国家都出现了年轻人“隐居”的情形,特别是经历了数十年经济不振的日本。不难想像,人一旦赋闲在家太久,一方面会形成一种懒散的生活态度和习惯,而且恶性循环,不易摆脱;另一方面则同市场和社会脱节,越发没有经济竞争力和社交能力,导致人生的孤立疏离状态。

两万多名青少年无所事事,当然是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尤其是在新加坡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就业市场需要更多人力之际。尽管经济景气因为中美贸易战而显得更不确定,长期而言这种人力资源的浪费毕竟不是国家之福。

但是,问题的严重性恐怕远远超出了经济范围。人是需要意义的动物,工作是赋予意义的重要活动,没有固定的工作,人就容易消沉,甚至患上忧郁症,更糟的是产生厌世感,甚而愤世嫉俗,要跟世界玉石俱焚。最近发生在日本大阪的中年男人狂杀学生案,据说嫌凶就是与世隔离太久的失业汉。换句话说,尼特族不但本身需要帮助(心理上和社交上的),他们可能也会成为社会安全的不定时炸弹,需要社会更多的关注。

广告

部分“尼特族”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频频碰壁后,感到气馁和消极,甚至陷入抑郁。(示范照)

所以,在看待尼特族现象时不能只是从经济角度审视,而必须把它当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成为尼特族,可能是求学或开始就业时面对挫折,在学校或职场被霸凌而退守家中的安全环境,显示他们在性格上可能相对怯弱;也可能是在就业期待方面眼高手低,不切实际,在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后选择放弃。无论如何,政府和社会组织必须正视这群人的生存状态,寻找合适的办法协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否则,他们在未来将成为社会的负担,甚至可能成为隐患,防范未然,我们必须尽早采取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