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如何一步步“绿化”的?国家公园局的主题展览给你答案

2019-08-09 02:50

国家公园局主办展览,展示新加坡过去两百年的绿化旅程。

这个名为“新加坡绿化之旅:200年及其后”的展览共分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设有一个交互式展览。

第一个主题介绍了新加坡从1819年到1964年之间,从一个热带岛屿蜕变为城市丛林的过程。第二个主题展示了新加坡从独立至今打造的花园城市。第三个主题则是展望未来的绿化愿景。

公众可以通过其中一个互动展览,闻一闻福康宁公园在19世纪初期种植的各种香料的味道,并猜一猜这些香料的名字。展览也设有一个互动屏幕,让参观者了解新加坡的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地段的相关资料。最后,访客可以在互动屏幕上留下祝语和对新加坡的愿景。

广告

新加坡植物园庆典及展览与活动部门统筹处长林觉峰说,展览也设有一个适合年轻人的角落。

展览即日起在植物园的“城市发展绿意廊”举行,一直到11月10号。

新加坡花园城市之名从何而来?

看到新加坡现在的样子,你一定想不到它在过去是一个又脏有乱的小渔村,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弹丸岛国保留了7000栋老建筑,建设了大大小小约300个公园,并获得“花园城市”的美誉。

保留建筑,立地绿化

在新加坡,保留了很多历史建筑,同时政府还致力于建造绿色公园,美化环境,并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

据了解,新加坡保留了约7000栋老房子,既有政府建筑楼,也有民间住宅楼和商业楼,都是上世纪具有各地风格的建筑。每栋老房子都有一段历史,新加坡正是借此留住它的历史记忆,并将其传承和传播。

广告

新加坡最大的约束是土地,在小小的国土上保留这么多老建筑,似乎有点“奢侈”。更奢侈的是,新加坡有大大小小300多个公园,居民区平均每500米就有一个公园,绿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绿化覆蓋率达到80%以上。

建国初期,新加坡也曾垃圾遍野、棚户区林立、蚊虫肆虐。新加坡政府在那时聘请联合国专家,用4年时间编制了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的未来30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规划,并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

解决拥堵,延伸绿意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加坡的绿地覆蓋面积已经高于建国初期。不过,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避免和克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城市病,新加坡从各个方面制定了规划。

为了解决城市病之一的交通拥堵,新加坡政府也大力发展公共运输,并通过昂贵的拥车证、征收交通拥堵费等方式严格限制私家车数量。用于私家车的停车场大多建于地下,或者建成几层的停车楼,尽可能少占用土地。

广告

在打造“花园城市”的道路上,新加坡政府仍在不遗余力地努力。市区重建局在2009年推出的“打造翠绿都市和空中绿意”计划(以下简称LUSH)中,要求所有在滨海湾、裕廊区和加冷河畔的新建筑,都必须有等同于发展地段面积的空中和地面花园作为替代绿地。

从细节着手改造新加坡的环境,同时推行政策保驾护航,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加坡可以获得“花园城市”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