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岛国,于是很多人就戏称它为“坡县”。
其实不然!
新加坡虽然不大,但被划分成了5个“市”,还设有“市长”!
新加坡的市长
新加坡土地面积仅700余平方公里,以符合都市规划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五个社区(行政区),中区社区(人口120万),东北社区(人口130万),西北社区(人口83万),东南社区(人口84万),西南社区(人口83万),由相应的社区发展理事会(简称社理会)管理,其首长原为新加坡国会议员兼任之主席,2002年起首长改制为专职称市长,市长级别相当于部长。
广告在新加坡,市长指的就是社区发展理事会的最高行政首长,这五个社区进一步划分选区。
这5位“市长”分别是:东北区“市长”朱倍庆、西北区“市长”张俰宾、西南区“市长”刘燕玲、东南区“市长”孟理齐、中区“市长”潘丽萍。
新加坡社区发展理事会行政区
O 那么问题来了,这5位“市长”的职责是什么呢?
5位“市长”是在2017年5月27日正式就职的,任期为3年,任期内有四大工作重点。
工作重点一:推动终身学习,以“技能创前程”计划(Skills Future)提高本地员工的能力;
工作重点二:透过保家安民计划(SGSecure),加强社会韧性;
工作重点三:加强各族群信仰间互信,打造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工作重点四:与卫生部和志愿福利团体合作,继续提供身体检查和改善疗后护理(step-down care),确保国人保持健康活跃。
其中,尤以终身学习和加强各族群宗教间的团结互信为重中之重。
李总理曾在市长宣誓就职典礼上,勾勒社理会未来工作重点——社理会支持未来经济理事会的工作,鼓励各社区的居民适应经济新变化、追求终身学习。
广告O 其实,关于新加坡行政区划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
1948年新加坡举行议会选举后,政府遂以选举区作为行政区划,每区由一位国会议员代表该区选民。从1990年代起,市区重建局将新加坡分为55个规划区。
规划区是固定的,不会因各届选举导致的选区范围更动而改变。新加坡统计局于2000年人口普查中首次使用市区重建局的规划区进行调查。
1999年新加坡警察部队对属下的邻里警局和警岗改组时,也改用规划区作为其警局负责的范围。
新加坡土地局则将新加坡分为64个调查区,包含34个巫金(MK)和30个镇(TS)。这原有的34个乡在上世纪初多为农渔业地区,但在发展的洪流中已逐渐变成了郊区或市区。即便如此,这制度依然是土地局进行地皮划分的依据。
社区发展理事会是在1997年大选之后成立的。原本有9个社区,2001年11月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将其减少至5个,并委任全职市长。
全职市长虽然没有政治职位,但是无论级别或薪资,都跟担任政治职位的人相同。
广告资深市长的职位相等于政务部长,而年轻或资历较浅的市长,职位则跟政务次长相同。
O 坊间传闻,新加坡之所以设立“市长”,主要是因为外交原因。
其他国家的市长来访新加坡,总不能让国家总统或是总理来接待吧?显然让同级别的“市长”接待更为合适。
由于新加坡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许多领域都受到科技等颠覆性变化影响,社理会也得积极推动员工提升技能。
在恐怖威胁日益升温的背景下,社理会也将着重促进各族群信仰间的互信,以避免发生恐怖袭击时,各群体因恐慌而相互猜忌排斥,造成社会分化。
综上,再说新加坡“坡县”就不合适了,县真的太小了,根本放不进新加坡!5个“市长”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