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加坡| 他们都曾在新加坡居住过

2019-08-06 22:49

郁达夫、冼星海、徐悲鸿和老舍

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但你知道吗?他们都曾在新加坡居住,

留下了不少历史足迹。

裕华国货前身

郁达夫与妻子王映霞

作家郁达夫在1938年底至1942年之间,曾在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郁达夫当年抵达新加坡后的第一站,是位于牛车水的南天旅店,现在的裕华国货。1938年12月28日,郁达夫携妻儿到达新加坡,下榻南天旅店8号房,一个星期后搬进中峇鲁24号住下。

广告

南天旅店

战前,南天酒楼是新加坡最高档的两家华人旅店之一(另一家是小坡密驼路的皇后酒楼)。南天酒楼五楼的餐馆也是战前文人雅集的首选场所。

裕华国货

现在的牛车水仍是中国移民最常出没的休闲聚餐场所,中国各地的美食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而裕华国货依然是新加坡最大的中国超市,无论是地方土产还是小吃零食这里皆有供应。

中峇鲁组屋区

广告

中峇鲁组屋

“Tiong”是中文和福建话的“冢”(坟墓),“Bahru”则是马来话的“新”,1926年之前这里是一片坟场。上世纪30年代,中峇鲁成了英国殖民政府兴建的第一个组屋区,圆形阳台、露天螺旋楼梯和天井庭院,这些早期组屋才有的建筑特点,只有在中峇鲁才能看到,这些老建筑物也已被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划为保留区。

星洲书店

郁达夫当年来到新加坡,在《晨星》、《文艺周刊》等多家报刊担任编辑,因为郁达夫与中国文坛的密切关系,林语堂、许广平等名家的来信和作品,才会在新加坡见报。郁达夫在新加坡期间,交友广阔,他的书法在文人中相当有名,求字之人多不胜数。大坡桥南路与海山街交界处,曾有一家星洲书店,匾额上即是郁达夫的字迹,可惜书店现已不在。

广告

如今中峇鲁的新潮小店

经考察,郁达夫当年的住所,极有可能是住在忠坡路第65座组屋三楼24号的单位。现在的中峇鲁吹起复古风,有着浓浓怀旧风情的组屋区进驻了不少新品潮店,也有许多个性咖啡馆酒吧林立,这些新店与屹立不倒的老字号相映成趣,形成新加坡独有的街头文化魅力。

冼星海与养正学校

养正学校

历史达百年的养正学校,原址位于安祥山,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战前曾在养正念小学。

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大约在1911年前后,随母亲流落新加坡。当时的冼星海大约六七岁,先后在圣安德烈和养正学校上过学。

芽笼35巷徐悲鸿寄居的江夏堂

《放下你的鞭子》

坐落在芽笼35巷16号的江夏堂,也就是今天的新加坡黄氏总会,早年是富商黄曼士的住宅。黄曼士酷爱艺术,疏财好客,并爱收藏字画古董,与中国当代美术大师徐悲鸿有厚交。上世纪20年代初,徐悲鸿从巴黎来到新加坡,住在黄曼士所建的住所“江夏堂”。黄曼士还将二楼前端客厅辟为悲鸿画室。名画《放下你的鞭子》就在这里诞生。

广告

现南洋黄氏总会

两层英式住屋“江夏堂”,上世纪50年代归南洋黄氏总会所有。住宅按英国人设计习惯,设在园地中央,花草树木环绕,清幽、花香缭绕。现在的江夏堂整座建筑保存得还是相当完整,可以零距离观看徐悲鸿当年的起居处,唯一的遗憾是这里没有徐悲鸿的作品真迹。

老舍在华侨中学任教

著名作家老舍,与新加坡也颇有渊源。

华侨中学

1924年老舍远赴英国,成为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系讲师。1929年他离开伦敦,来到了新加坡。在伦敦期间,老舍读了许多康拉德关于南洋的作品,发现作品中多是白人主角,有时候甚至把南洋写成“白人的毒物”。老舍想反其道而行,他想写华人在南洋辛劳的故事。在一些文章中,颇能感觉到老舍对华人在南洋耕耘的事迹,有相当浪漫的民族自豪感。

广告

老舍曾在新加坡居住近半年,任教于华侨中学,并创作了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

有这么多的文人雅士都曾在新加坡居住,

我们也不妨去欣赏下他们的作品,

找找新加坡旧时光的痕迹。

本文内容整理自新加坡《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