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启示

2019-08-06 15:51

上周去了新加坡,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身处热带的发达国家待了一周。除了吃吃喝喝,也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在这片弹丸之地上上演的是怎样的奇迹。在去之前也稍微了解过一点新加坡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篇里简单地介绍和分析一下。

广告

居者有其屋

这是新加坡在建国之初就提出来的一条口号。在新加坡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组屋”。组屋是由政府承建的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相当于新加坡的经济适用房,其产权期限为99年。通过大量兴建组屋,新加坡实现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住宅自有率,而如今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中。

在华人的观念中,拥有自己的住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需求。对新加坡这个绝大多数人口由华人组成的城市国家而言,居者有其屋的战略是很有价值的。相比之下,香港这个在许多方面和新加坡十分相像的城市,其高度城市化水平的背后是奇高的房价,结果便是仅仅一半左右的香港人拥有自己的住房。香港固然也有政府承建的住房保障项目,但由于庞大的需求量而收效甚微。新加坡的组屋总量大,门槛相对低,并且政府对房价的控制比较严格,这些努力的结果便是“居者有其屋”的口号成为现实。新加坡政府也以此为人民打造了坚实的心理后盾,是其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条件。

广告

民族主义与开放性

在新加坡能明显感觉到的就是它的多元性。新加坡的华人族群占大多数,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的族群,他们也都有各自的聚居区,但总体上各族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和谐。

和其他前殖民地国家不同,新加坡的独立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原本在脱离英国实行自治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一个国家,但由于马来西亚奉行民族主义政策,打压李光耀人民行动党所提出的民族融合理念,因而于1965年将新加坡踢出联邦,新加坡“被独立”。

广告

牛车水、小印度和甘榜格南分别是

华族、印度族和马来族的聚居区

李光耀在新加坡实行淡化民族主义之策略,既有对内,又有对外。对内政策上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在这个大多数人口为华人的国家里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另外一项重要的开放政策,毫不夸张地说,直接促成了如今的繁荣。在英政府退出,新马自治的初期,新加坡还是进口替代型经济,限制进口,由本国工业供给市场。而新马分家之后,国内的市场规模已不足以支撑目前的经济结构,于是新加坡政府放弃先前保护主义,取消了绝大部分的进口税目,结果便是吸引了大量的国外资本。

广告

新加坡港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港口之一,其繁荣固然有地理优势的作用,但也离不开新加坡的开放战略

要知道这样做是需要很高的魄力的,首先是其阵痛明显,新加坡本国的企业由于突然恶劣的竞争环境而大量倒闭。另外在六十年代民族主义盛行的时期,对包括其前殖民者在内的西方大开国门,在民族情感上也面临着相当的压力。但国外投资作为推动新加坡发展的重要角色,其长远意义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纠结意识形态,不如脚踏实地

李光耀从来不待见欧洲人的资本主义,也并不将新加坡标榜为福利国家(新加坡甚至连所谓的“养老金”都没有,养老的钱包含在了公积金里)。在他看来,西方模式过多的福利政策不仅成为财政负担,还易使人懒惰。尽管如此,新加坡还是经常和欧美国家打交道。人民行动党类似日本的社会党,既有左翼也有右翼。而在冷战期间,新加坡并不站队,其和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多数大国保持着和睦的关系。只要对本国的发展和稳定有利,对于意识形态又何必如此在意。

关于民主

新加坡被西方诟病的很重要的一点是缺少民主。虽然名义上也存在选举(法律甚至规定强制投票),但人民行动党自从新加坡独立以来从未落选过,且管理选举的机构实际上由人民行动党控制,选举的操作流程并非完全公开透明。

广告

尽管如此,新加坡人对自己的政府还是抱有很高的认同度。新加坡在打击腐败和控制贫富分化这两个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问题上做得很出色,而这两点恰恰是非民主国家所难以解决的。说白了,在政治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的时代,老百姓憎恨的并不是缺乏民主,而是缺乏民主所导致的种种社会不公。此外由于新加坡奉行精英治国,在政府机关任职的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人员,因而即使民主机制对于选择政府已经失去效用,新加坡也可以保证执政者的最优化。就连批评新加坡的西方媒体也认为,哪怕是进行完全公开透明的选举,人民行动党也多半会继续留在现在的位子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在对待民主和精英主义的态度上和新加坡有相似的地方。但新加坡的这套治国理念与其成果并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借由精心设计的监管制度所保障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和新加坡最大的差距也就在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