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新加坡之战: 英方判断失误,无法挽回失败的结局
主要介绍了新加坡之战中,英军高层一意孤行地做出主观臆测,导致日方夜袭成功
a, 人多力量大?在 1942 年 1 月 31 日,马来亚半岛上所有的同盟国军队全部撤退到了新加坡。早前在柔佛巴鲁(Johor Bahru),同盟国的军队曾数次伏击日军前锋,但仍然无法阻挡日军前进的脚步,工兵便在柔佛长堤上炸开了一个口子,用来拖延地面部队的向前推进。
广告背景前部即为被破坏的柔佛长堤,远处则是日军观察点之一。图源: Wikipedia
广义上认为,同盟国的军队在新加坡地区的所有军队人数大约为 85000 人,但其中的 15000 人左右是行政人员、后勤人员、医疗人员等非战斗岗位的士兵,所以他们不能算作抵抗日军的主力。在余下的 70000 人中,包含印度陆军 21 个营、英国陆军 13 个营、澳大利亚陆军 6 个营,以及海峡殖民地的志愿军和马来亚的民兵。后两种部队只能提供基地防御,因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无法被当做主力使用。好在幸运的是,英国陆军第十八步兵师 (18th Infantry Division) 新派遣了第五十三步兵旅、第五十四步兵旅和第五十五步兵旅,它们是唯一建制和装备完整的部队单位,但缺乏热带的丛林作战经验,而新撤退回新加坡的印度陆军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以及澳大利亚第八步兵师的部队虽然战斗经验优于新到的援军,但由于装备缺乏和数次败仗导致的士气低落,也进一步影响了守军的抵抗能力。所以虽然同盟国拥有 70000 人的抵抗力量,日本帝国陆军只投入总数 30000 人左右的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但前者装备不足、战斗经验缺乏、士气低落,而且缺少长期作战所需要的补给。人多力量大在此处并不适用。
广告英国陆军第十八步兵师的徽章,该部队下辖第五十三、第五十四和第五十五步兵旅,1939 年 9 月 30 日建立。第五十三步兵旅最早被部署到马来亚,但随后赶到两个步兵旅并没能在新加坡之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新加坡之战后,该师被日军俘虏,超过三分之一的士兵在战斗和囚禁中阵亡。图源: 帝国战争博物馆 (IWM)
b, 没开始就输了在战斗正式打响之前,日军在多方面掌握了先期优势。
第一,比如战场感知能力。日军在柔佛巴鲁的两处作为重要的观察点:苏丹皇家御所 (Istana Bukit Serene) 和苏丹易卜拉欣行政大楼 (Sultan Ibrahim Building)
除了日军侦察机和谍报人员的侦察图片外,山下奉文陆军中将亲自前往观察点进行侦察。他的手下曾经多次建议将军不要冒险,因为同盟国的炮兵可能会将制高点拔掉。吃透了对手内心的山下奉文驳回了参谋的建议,他认为同盟国军队为了缓和自身与当地马来人的关系,不会将宗教和行政建筑作为目标进行打击。因此,他继续在制高点进行观察,丝毫没有理睬部下的忠告。山下奉文的推测无疑是准确的,因为戈登·本内特作为澳大利亚第八步兵师的指挥官亲自命令炮兵,严禁将这些建筑作为炮击目标。因此,山下奉文便自如地在这两处高点,将同盟国军队的防御部署观察得一清二楚。
广告澳大利亚反坦克部队正在昼间监测柔佛长堤附近的日军,远处背景中即为日军的观察点。图源: AWM
第二,在同盟国军队的防御部署上出现了巨大问题。城区位于新加坡地区的东南面,西北面的核心地带则建有当地最大的军用机场:登加空军基地 (Tengah RAF),这里驻守有英国皇家空军仅存的一些战机,是对抗日本陆军航空兵的关键部队。西北面的沿岸是红树林沼泽,并伴有致密的丛林与溪流。在这样一个低洼地带,同盟国指挥部就认为日军不可能在这里登陆,而将日军的主攻方向判断在新加坡地区的东北面。于是英军新到达第十八步兵师就被部署在了东北面,而西北面沿岸则交由澳大利亚第八步兵师的两个旅进行防守,但是防线的宽度太大,很多溪流和小径根本覆蓋不到。最大的问题是,同盟国这边没有掌握日本人的思维。因为日方部队有渗透作战和丛林作战的经验,为了取长补短,一定会挑选英国人的短处予以强攻。虽然西北部地带环境复杂、行进困难,但是也提供了极佳地隐藏登陆船只、部队规模,以及抵御炮击的缓冲地带。
广告新加坡之战前,同盟军军队的防区部署情况。西北面由澳大利亚第八步兵师的第二十二步兵旅和第二十七步兵旅负责防御任务。东北面由英国陆军第十八步兵师的第五十三、五十四和五十五步兵旅负责防御任务。图源: AWM
在同盟国的军队撤退到新加坡地区一周后的 1942 年 2 月 6 日夜间,澳大利亚第八步兵师的第 22 步兵旅派遣夜间巡逻队渡过柔佛海峡 (Johor Strait),前往马来亚大陆上搜寻情报。不巧的是,巡逻队中的一个小队被日方军队发现,指挥官被当场击毙,于是整个任务并未完成则被迫中止。剩下的巡逻队尝试向岸边车队,但此次巡逻并不是一无所获。在传给指挥部的报告中,巡逻队提到:在新加坡地区西北沿岸的对面部署有大量日军部队,但并未发现登陆舰只。巡逻队于是请求盟军的炮兵进行炮击。报告传到盟军指挥部后,却并未引起重视。白思华认为在该处大量集结的日军人员,是日方的诱饵,并不是日方的主力。日方的主力仍然会从新加坡的东北面进攻,于是炮击的请求予以驳回。这是英方最后一次有效的阻止日方前进的机会,但这次机会在总指挥官一意孤行的决定中消失殆尽。
广告 c, 丛林夜袭1942 年 2 月 8 日夜间,日军突然向新加坡北部沿岸各处开火,炮击过程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在数轮炮击中,日军共打出 88000 枚炮弹。当时前线的部队请求英方和澳方提供报复性还击,但是最高指挥部认为日方的炮击并不能真正代表日方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指挥部认为日方的炮击会持续很久,是日军执行的消耗战策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消耗英军的炮兵弹药以便在日后的作战中更加顺利,于是炮击请求被拒绝。
当晚,日方第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的主力偷偷使用他们用浮桶制作的木筏和小船穿过柔佛海峡,直捣西北面的沿岸。日方的兵力共计 21 个步兵联队,5 个步兵联队做预备队,突击前锋则是剩下的 16 步兵联队,总数超过 12000 人。但这些部队所进攻的地区只是零散地部署了澳大利亚第二十二步兵旅 (22nd Infantry Brigade) 的三个营的部队,总数大约 3000 人,且没有预备队。日军来回一趟大约能装 4000 人左右的部队,他们的兵力优势无法得到完全的体现,但是澳大利亚这 3000 人的防御极为松散。
日军登陆地点由澳大利亚第八步兵师第二十二步兵旅的三个营负责防守,可从图中看到:三个营防守的防线过于宽窄,没有预备队,防线建立没有层次感。图源: AWM
当澳大利亚军队发现潜入的日军时,一个机枪营立即开火,并请求炮兵支援。日军上岸后,对多个盟军防线的侧翼构成威胁。本来要提供照明的盟军探照灯,大部分在炮火中被损毁,指挥部也没有直接命令将这些探照灯及时修复,所以不善于夜战的澳军在夜晚根本看不见日方部队的动向。当盟军的炮火到达该地区的时候,日军立即散开,躲避在低矮的灌木和丛林中,并对切断了澳军多个单位的后路。早前日方的炮击摧毁了大量的电话线,使得前线与后方的通信极为不畅。澳军一看在当夜抵挡不住日方的进攻,便立即有组织地向后撤退,一直下撤到新加坡地区的中部。9 日凌晨,日方的部队向天空发射了照明弹,向山下奉文报告前期计划已经成功完成,正在向内陆挺进。仅这天晚上,在新加坡西北部登陆的日军就超过了 23000 人。当晚,澳大利亚的第二十二步兵旅阵亡 334 人,214 人受伤。可以说第一天晚上的战局,几乎已经决定了新加坡之战的命运。登加机场就在第二天早上暴露在日本陆军的打击范围内,皇家空军在日后的战斗中便没能帮上忙。
广告下一期的内容: 皇家空军的缺席、淡水的威胁以及同盟国的投降
节目时长:除引言外,每期节目持续 25-35 分钟左右 (经常扯远了~,TT)
更新频率:每周一、五晚上更新
更新平台:喜马拉雅 FM,蜻蜓 FM,今日头条作推广(推广文章次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