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医药教育?你懂吗

2019-08-06 10:31

古代中医教育以家传、师承或私塾的形式为主,新加坡亦如此。50年代,新加坡开始现代的学校中医教育。1953年由中医师公会成立中医专门学校,1976年更名为新加坡中医学院。随后又成立10所中医药院校,多属民办,唯新加坡中医学院现已由教育部批准注册,其教育形式有正规的学校教育,也有在职培训。

新加坡中医药教育教学管理特点

1.生源

中医药院校多面向社会招生,不分文史、理工均可应试入选。

已获取各种专业大专以上学历而有志于中医事业者,可免试入学,也有先入预科“先修班”,学习1年中医基础知识和文化课,经考核合格后转为正式学员。

广告

如若考试不及格,可以重修或退学,对中医专业不适应者,也可中途退学。这些招生规定有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学制与课程体系

中医学历教育多定为1~6年,有的院校开设了研究生课程。

教学模式多与我国类似;

课程体系参照我国中医药院校而实施。开创时期曾自编部分教材,1962年后使用我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

课程设置遵中西医比例7:3的原则,保证中医的绝对优势。

第一、二学年开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和部分西医基础,第三四学年讲授临床各科,突出辨证拖治的中医特色,兼授中西医结合内科,解决常见病诊疗和急诊处理问题。

3.重视临床教学

学生于第二学年开始安排临床见习,一直延续到第五学年毕业实习。临床教尝多由兼职临床导师具体指导,其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见习期,学生观察导师诊断治疗病人的经过,初步将理论联系医疗实践。

待诊期,在门诊或病房进行,学生倾听导师分析病证。

试诊期,学生于三年级开始接触病人,实际操作望闻问切,运用理法方药等中医法则,一般从病因病机、辨证分析到立法处方用药,环环紧扣,学习中医的临床思维过程,并写入试诊本(实习表)。

广告

应诊期,四年级学生开始以见习医师资格独立应诊,导师仅作必要的指导或提示。此期进一步习11练四诊、辨证、治法、方药的应用能力。

毕业实习期,学生在第五学年全日在医院作实习医师,往往独立处理病人,但无处方权。1年实习期满后,提交临床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经考试委员会评审合格者准予毕业,签发毕业证书。

4.师资建设

该国中医院校推行一些具体措施,以便提高师资质量。

比如:

安排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或开办高级进修班,结业时该教师要递交进修报告,以评判优劣。

撰写学术论文,每年至少1篇,且要有独特见解,订于每年10月底提交至院方。

参加科研,学院多与中华医药研究院、中华针灸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合作,申请一些科研课题,共同完成。

举办教学研究会议,交流国内朴学科进展和教学经验。

招聘新教师,定期向社会招聘或选拔,新师资,也在校内选拔优秀人才加以表彰提拔,表示更大的信赖与倚重。

5.机构设置

机构设置十分简单,且专业人员比重相当高。学校一般设正、副院长各1人,教务、财政等管理部门领导各1人,他们又常兼教师或临床导师职务。

广告

新加坡中医学院共有在编教师36人,占该校教职员工总数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