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医疗主要是解决“病”的问题
那医疗服务则更多关注人的问题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高效著称
是最有能力应对重大医疗危机的亚洲国家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制度
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形成了多元化和合理的筹资机制
注重政府与市场
在医疗保障资源配置中的不同作用
政府补贴、保健储蓄、健保双全
保健基金四者相结合
把纵向的自我积累
与横向的社会共济保障
以及政府为贫困人群的最后保障
结成一个整体
从而使每个新加坡人
广告都能得到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
01 乌节路上的hospital
我们首先来说说新加坡的医院
走进位于乌节路上著名的
伊丽莎白医院的大门的时候
感慨良多
这里的体检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
东南亚唯一一台PET MRI(核磁共振)
与国内流行的PET CT类似
PET MRI也是可以做全身扫描检查的
但是核磁共振的辐射远远小于CT
因此
PET MRI被获准允许在体检中使用
据悉
百汇医疗集团
在新加坡还有伊丽莎白诺维娜医院
(Mount Elizabeth Novena)
鹰阁医院
(Gleneagles Hospital Singapore)
和百汇东岸医院
(Parkway East Hospital)
该集团旗下拥有多家医院
其提出“Hospitel”的概念
是医院与酒店
(Hospital + Hotel)两者英文词汇的结合体
这一说法生动地展现了
广告新加坡人对于医疗和服务的深刻理解
除此之外
医院的许多细节
也让人感到非常人性化
例如
呼叫护士的按钮上面有“喝水”
“上厕所”等专用按铃
还有走廊的照明灯
被安装在房顶的一侧
并向墙面打光——这是考虑到病人
被推行的过程中
不会因顶灯的照射而感到刺眼
02 会说流利中文的医生
近年来
前往海外接受医疗服务
逐渐成为一种选择
不少人选择去韩国整容、去日本体检
去美国治病
希望能享受到比国内更好的
医疗资源和医疗环境
得到病情的确诊和更好的治疗方案
然而
要克服语言障碍了解清楚病情
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挑战
通常
海外医疗服务的过程中
描述病情需要翻译
医生根据理解以后解释病情也需要翻译
往往反馈到病人这里的
已经是“三手”信息了
这势必大大影响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而在新加坡
华人患者则不会产生困扰
新加坡奉行多语言教育
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说中文
而且很多医生
广告都能应用流利的中文讲解病情
新加坡私立医院的医生
给笔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是他们的耐心
私立诊所的营业时间比公立医院要长
分配给每位病人的时间也更多
医生与每位病人的一次沟通时间
绝对不会少于半小时
如果牵涉到解释病情、手术方案
可能会更长
除了面谈
医生的电话也会随时保持畅通
以回答病人的咨询
对待国外病人
还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沟通
真正使得医生对自己病人的情况
有充分全面的了解
03 能医耳朵也能医鼻子
和国内不同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中
私立医院掌握了最优质
最尖端的医疗资源
新加坡的私立医院
通常是由大型医疗集团
投资建立完善的医疗大楼、病房
手术室、放射室等硬件设施
再将各个门诊室
分别租给那些具有丰富经验
和足够威望的医生
病人在医生的私人诊所就诊
利用医院整合的硬件资源
接受检查和治疗
这种看似松散且“市场化”的
组织关系
其实更加明确了医院
广告与医生的角色定位
这些医生都曾经在英美顶级的
医疗中心等进修受训
在公立医院有十年以上的
从医经验并且得到患者认可
因此,在各自的领域
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和中国的顶尖医疗专家一样
新加坡的医生也必须通过继续教育
尤其是其所在专业领域的继续教育
及时了解最新医学进展
从而确保掌握尖端医学技术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新加坡的私人医生
在各个医学治疗领域
包括器官移植
干细胞研究
癌症治疗,眼外科
心脏外科和脑外科手术等都有所建树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除此之外
新加坡的医生习惯从整体去考虑病情
儿科还是成人?
耳朵还是鼻子?
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
并不是割裂的
我们经常看到
一个医生既能做鼻子手术
也能做耳朵手术
既能为孩子看病也能为大人看病
所以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
就会更加胸有成竹
04 身心愉悦的医疗和旅游
2013年
医疗旅游者在新加坡的医疗消费总额
广告达到8.32亿新元
2014年
在彭博社(Bloomberg)
发布的最高效医疗体系排名中
拔得头筹
新加坡位列(共51个国家)
在新加坡已有13家医院
和医疗机构获得国际联合委员会
品质认证(JCI)
占获得认证的亚洲医疗机构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是全球拥有
最安全血液供应服务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开国总理
李光耀自豪地总结道
“在确保人人都享有必要的医疗照顾的同时,我们并没大量地耗费资源,也没有让病人须排长龙等候动手术”
看来
在新加坡看病
“看病难”的问题完全不会出现呀
各位小伙伴对此
有什么想要发表的意见
小文在评论区等著大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