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街上的四大宗教场所(郭跃男制图)
你知道新加坡有一条最最最“神气”的街道吗?沿途至少有四座庄严圣洁的19世纪宗教建筑,推开一道道不同的门,就可以跟不同的神明say “Hi Hi”、拜拜。
这条神圣(sacred)级别的街道就是滑铁卢街(Waterloo Street),全长虽然只有700米左右,却有不少重量级教堂或庙宇坐镇。在新加坡,大家一提起这条街,总喜欢用它的俗称“四马路”(si-bei-lor)来称呼,没错,新加坡最著名的“四马路观音庙”就坐落在这里。
其实除了观音庙之外,四马路上还有印度庙,天主教堂和犹太庙,不同宗教共享一条街的情景够神奇吧?新加坡应该算得上是世上唯一一个种族宗教与和谐能够做到这种程度的国家。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有四大种族——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和欧亚族。其实这里还有10大主要宗教,分别是:兴都教、犹太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道教、巴哈伊信仰(Bahá'í)和耆那教(Jainism)。
这还不止,我国还特地成立了一个新加坡宗教联谊会(Inter-Religious Office,简称IRO)来促进各大宗教之间的了解与相互尊重。
据《联合早报》报道,滑铁卢街是在1858年由英国殖民政府命名的。1815年,英国军事政治家威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胜拿破仑,为纪念这个历史性的一刻,殖民政府就将本地这条街命名为滑铁卢街。
新加坡宗教互信圈日前在面簿上发起了一项竞赛抽奖活动,介绍滑铁卢街上鲜为人知的宗教场所。
走在“四马路”上就能一次过体验不同宗教的文化。(谷歌地图)
现在就跟红蚂蚁爬一爬,欣赏新加坡的多元宗教之美吧!
四马路观音堂佛祖庙 (Kwan Im Thong Hood Cho Temple)
(观音堂佛祖庙官网)
一踏上俗称为“四马路观音庙”前的那条永远洋溢着喜庆气氛的步行街,就会发现那里看手相、看脸相,卖花的人非常多。如果找不到观音庙,你就往最多香客的方向看,铁定没错!
观音堂佛祖庙创建于1884年(清光绪十年)农历五月,由一名来自中国的卖青草药的中医师李南山所创建。如今的四马路观音堂,是在1982年扩建而成,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比原有的面积大了一倍。
据说,庙里供奉的观音化身准提菩萨(又称十八手观音)非常灵验,庙里的签也很灵,所以才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香客来朝拜,让这座百年古庙成为新加坡“香火最鼎盛的庙宇”,还在2001年被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列为历史地标。
在准提观音菩萨座上还供奉了一尊庄严的如来佛祖铜像,右边供奉了达摩祖师,左边则供奉华陀仙师。准提观音菩萨圣像,每十年就会重新镀金一次。
本地香火鼎盛的四马路观音堂佛祖庙,任何时候都有香客前来许愿祈福。(联合早报)
除了每逢初一十五都会“客似云来”之外,每年到了农历新年除夕夜,这个观音庙的门口就会挤满了几万名香客。不要误会,这些香客不是要大半夜进庙宇拜拜,而是要“抢头香”。不知道什么是“抢头香”?红蚂蚁简单跟你讲。“抢头香”这个习俗之所以会流传下来,是因为人们相信在正月初一子时插上香炉的第一炷香,就会收到“天公”的特别待遇,拥有一整年的好运。
你可以想像几万人大半夜烧着香,蓄势待发,等庙宇打开的那一刻就立马争先恐后抢第一插头柱香的场景吗?那阵仗堪比打仗一样啊!!!
据《联合早报》报道,观音堂除了必须聘请保安人员,也有医务人员在场待备,香炉四周的工作人员都全副武装,带着护目镜、厚手套和鸭嘴帽等护具。可见“抢头香”这项活动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怕头香抢不到,只怕头香抢不到,自己还被烫伤或推倒。
这么多人的手同时把香插入香炉,神明到底有没有看清楚谁是第一个?(联合早报)
到了正月二十六,四马路观音庙还有特殊的“开金库”场面。所谓“开金库”,就是让善男信女“借红包”、“还红包”、“请大桔”。
信众们第一年来“借红包”(索取红包),隔年加倍归还,以示有借有还,对观音菩萨表达感恩。此外,信众也可以请回一对对大桔,取其“大吉大利”的好兆头。“开金库”从凌晨举行至傍晚,每年都约有数万人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观音堂佛祖庙会将信众们布施的香油钱捐给社会(文化艺术、医药、教育或扶贫济困等领域),造福本地社群。所以,无论你相信什么宗教,都可以到观音堂佛祖庙走一走、看一看,顺便添一点香油钱做善事!
克里斯南兴都庙 (Sri Krishnan Temple)
(克里斯南兴都庙)
克里斯南兴都庙外的香炉。(戴筠懿摄)
克里斯南兴都庙始建于1870年,主要供奉印度教中的三大主神之一克里斯南。克里斯南也是宇宙守护神毗湿奴(Vishnu)的其中一个化身。这座颜色鲜艳的兴都庙就坐落在四马路观音堂佛祖庙隔壁,非常好找。它和观音堂一样,也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历史地标。
印度寺庙的最大特色,就是色彩鲜艳精美的壁画与神像雕刻,克里斯南兴都庙自然也不例外。虽然红蚂蚁还没踏进去过,但光站在门口看着两尊守护神像,左边为斩妖除魔的万禽之王大鹏金翅鸟迦楼罗(Garuda),右边为集智商、速度与忠诚于一体的哈奴曼猴王,就已经为神像栩栩如生的精致雕工所折服。
克里斯南兴都庙主殿的12幅天花板彩画,按顺序看下来,讲述的就是克里斯南神的神奇故事。(新加坡宗教互信圈面簿)
兴都庙的建筑外观也有精致的众神雕像。(互联网)
克里斯南庙占地约1008平方米,大殿约220平方米。除了装饰著雕塑的正门塔楼,还有一座五层楼高的建筑(含一层地下室)。
圣伯多禄圣保禄堂 (Church of Saints Peter and Paul)
2003年2月,圣伯多禄圣保禄堂被文物局列为新加坡历史地标。(圣伯多禄圣保禄堂面簿)
始建于1870年的圣伯多禄圣保禄堂,是服务于新加坡华族天主教徒的罗马天主教教堂。它也是当年许多欧洲传教士在前往中国传教之前进修中文的一个场所。圣伯多禄圣保禄堂也是目前新加坡极少数有提供粤语和华语弥撒的天主教堂。由于年久失修,该教堂在2016年斥资了800万新元完成巨型修复工程,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重新开放。
修复后的主殿圣所全貌。(新加坡宗教互信圈面簿)
弥撒进行中。(圣伯多禄圣保禄堂面簿)
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圣伯多禄圣保禄堂见证了新加坡华人天主教团体的发展,建筑的外形和内观都很漂亮,是驴友们推荐的新加坡景点之一。最特别的是,这座天主教建筑也处处藏着华族的图腾与符号。
屋檐上的祥云莲花雕刻。(海峡时报)
主殿中央正门顶上的汉字主,象征着过了这道门,主上帝就等著迎接你。(海峡时报)
教堂外的圣伯多禄雕像(互联网)
马海阿贝犹太教堂 (Maghain Aboth Synagogue)
马海阿贝犹太教堂建于 1878 年,所在地曾经是新加坡的犹太区。(新加坡旅游局)
坐落于滑铁卢街24/26号的马海阿贝犹太教堂,是新加坡两座犹太教堂(Synagogue)之一,它也是东南亚现存最古老的犹太教堂。
犹太人在1830年来到新加坡,在法律、医学、商业和教育领域都有杰出表现。后来,这些犹太人的后代继续定居在新加坡,并创建了这座教堂,它不仅仅是宗教场所,也是犹太社群交流活动的空间。
1998年2月27日,马海阿布犹太会堂被列为新加坡历史地标,成为本地必游特色宗教景点之一。(新加坡宗教互信圈面簿)
虽然犹太人在新加坡是个小族群,但透过这座美丽、带着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教堂,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到殖民时期的犹太教堂建筑风格,它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年犹太人社群在新加坡的生活面貌。
怎样,可以一边旅游,一边吸收新知识,是不是很不赖?
明古连清真寺 (Masjid Bencoolen)
红蚂蚁介绍了华族印族的庙宇,还有传自西方的教堂,怎能忘了介绍回教堂呢?
明古连清真寺虽不在滑铁卢街上,但只需过一条街就能找到它啦!
明古连清真寺位于滑铁卢街隔壁的明古连街。(谷歌地图)
明古连清真寺原本也建于19世纪(1845年),不过在2001年曾翻新过,成了一栋12层楼商业建筑与服务公寓结合体的一部分。翻新过后的明古连清真寺可容纳1100名信众,于2004年五月重新开放。
翻新前的明古连清真寺。(明古连清真寺面簿)
翻新后的明古连清真寺就藏在新加坡盛捷明古连服务公寓里。(互联网)
从清真寺的官方名字和里头的看板来看,明古连清真寺其实还保留了它创始时的印族传统。它们的讲道和宗教课程都有以淡米尔语进行的哦!
明古连清真寺入口。(互联网)
“跨宗教”拜拜在新加坡并不新奇
据红蚂蚁的观察,新加坡人对种族信仰始终秉持着一颗开放的心和包容的精神。比如,到观音庙拜拜的华人,还会到隔壁的印度庙上柱香,印度人也会到华人的寺庙去拜拜,似乎没有什么忌讳。
就连四马路观音庙周边摊贩售卖的花,也是“多元宗教”的:新鲜的菊花与莲花用于供奉给观音菩萨,塑料茉莉花则用来供奉给印度神明。
不带香朝拜的印度教信徒,专门在克里斯南兴都庙门口放置一个香炉供华人参拜。(今日报)
《今日报》曾访问华人香客为什么会到印度庙上香,该香客表示他自己只是跟风,看见别人拜,他就去拜。也有香客表示:
“你拜的神明越多,不就会得到更多好运吗?”
也对,神明不分你的我的,只要抱着一颗虔诚的心拜拜/祷告,相信你的运气也不会太差。所以,有空的时候不妨去这几个神圣的场所走一走、拜一拜(不想拜的去参观也行),那你就是这条街上最靓受神明保佑的仔啦!
如果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那红蚂蚁觉得新加坡最美的一道风景,肯定就是我们的多元民族与文化。
新加坡共有四大种族——(左起)欧亚族、马来族、印度族和华族。(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