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茶说:“你瞅见我茶叶了么?”
来新加坡不吃一次肉骨茶以后出门绝对不好意思和邻居打招呼。
肉骨茶顾名思义有肉有骨也应该有茶吧?
其实不然,“茶”字则是源自创始人的名字“李文地”。因为卖肉骨汤而被顾客送别名“肉骨地”,福建话中的“地”与“茶”音近,故后来被称为“肉骨茶”。小吃本身并不含茶叶。
广告但是很多老一辈的人吃肉骨茶是会自带茶叶让餐馆泡来喝。说是解油腻。俺想起小时候上学前从家里拿俩鸡蛋去外面摊煎饼果子了。
新加坡肉骨茶主要分两派。
一派是潮州派:颜色较浅,但汤里用上更多的胡椒,所以有较重的胡椒味。
另一派是福建派:颜色较深,因为用上较多豉油(黑酱油)作调味,所以有较重的药材味。
肉骨茶原材料要求排骨必须新鲜。来新加坡旅游最简单快速分辨哪家肉骨茶好吃就是看价钱和排队。6块新币以下的就不要考虑了。6块到15块之间的通常不会让你失望。但好吃的那家一定会排队。队有的是细长细长的,有的是短粗短粗的。排哪一种看你喜欢。
今天阿不来的这家也会排队,但俺来的早木有排队。
桌子上配了电磁炉,怕汤凉了。从头吃到尾汤都是温热的。顺便说一句俺吃的是13块新币一碗的,算贵的了。
各种蘸料自取。最传统的是酱油、红辣椒和蒜蓉。现在多了麻酱和香菜芝麻香油的。俺选了麻酱配蒜蓉。
米饭配肉骨茶我能理解,但咋还来了一篮子的油条呢?
米饭拌油条?听起来好像肘子炒肉那么洋气?
后来问了店里老板才知道。相传当时远渡重洋来到南洋谋生计的先辈们,在当时大英帝国远东地区的海峡殖民地当劳工。由于英国在马来西亚搜刮了许多的资源需要运送回国,于是在雪兰莪州巴生建立了港口。当时不少先辈们由于教育水平不高,不认识字更没有资本做生意,于是便到矿场里采锡矿当矿工。矿工们长期需要浸泡在矿湖内或在金山沟内采矿,不少矿工们因此积劳成疾需要进补,但买不起那些昂贵的中药材补身。后来有一位稍懂中药医理又怀有仁心的锡矿场老板,体恤矿工们的疾苦,另一方面也希望属下员工可以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于是就写下了中药配方吩咐厨房熬了一锅药材骨头汤让员工驱寒。当时的一碗用肉骨熬驱寒药材的汤加上一大碗的白饭还有油条,就是老先辈们用来驱寒及消除疲劳,开胃又丰富的一餐了。肉骨茶不但美味,而且营养丰富,解饱,还能能提供所需的能量,并且能抗风寒,很快便在劳工间流传开来。
广告还要啰嗦一句肉骨茶里必须有蒜哦!没有蒜你一定吃到了假的肉骨茶。
最后还配的甜豆花做甜品
阿不吃了个顶盖肥。一句话就是好吃,还要~
俺吃饭的碗好像在哪个电影里看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