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贩拒绝米其林,原因是怕自家生意太好

2019-08-02 20:52

前段时间,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米其林官方组织公布2018新加坡“必比登推荐”(Bib Gourmand)名单, 其中入选名单中有50家是来自新加坡本地餐馆、小贩摊位。

“必比登推荐”的诞生是为了让大家以合理价格品尝有水准的料理,所以入榜的条件很简单,餐馆和小贩的套餐价格不超过 $45。可别小看这些街头小吃了,能被推荐的都是值得吃货们撒银子的美食殿堂哦!

看来,街头小吃才是新加坡美食灵魂,在街边也同样可以找到那个让你难以忘怀的味道!

广告

而登上米其林榜单的小贩可以用一炮走红来形容!

最典型的就是连续三年登榜的了凡香港油鸡饭面,最典型的新加坡小贩,首次入选的时候还是一家只有两平米的街边小店,卖的是10元一碗的油鸡饭面。

展开剩余%

新加坡牛车水,是旅人必访之地。在著名景点佛牙寺的后面,藏着一栋不起眼的大厦——牛车水大厦。这里,是新加坡人的美食天堂。陈翰铭的“了凡”小店,就隐匿在大厦2楼某个角落。不必担心找不到这家小店,因为排队最多的那家,一定是它。

广告

每天,陈翰铭几乎是见不到日光的,他总是很忙。早上5点半,陈翰铭就要去店里,腌油鸡、烤猪肉、蒸油饭……准备营业,那时,天还没亮。晚上7点打烊,因为顾客太多,常常要延迟收摊,回家时,天已经黑了。从早上第一位客人光顾,到最后一只油鸡被买走,陈翰铭几乎没有一刻空闲。

为了做好一碗油鸡饭面,陈翰铭用了30年时间。

1965年,陈翰铭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普通村庄。一家人勤勤恳恳,务农为生。从小,陈翰铭就要操持家务,帮家人做饭,因此,他对食物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和感情。家里条件不好,陈翰铭15岁就没读书了。毫无悬念,他选择的第一份职业是厨师,在一家酒楼跟着一名香港师傅学习厨艺。这个行当,他一干就是30多年。

陈翰铭看起来虽然瘦小平凡,但踏实肯干,做事十分用功。香港师傅便把不传之秘——制作油鸡的技艺教给了他。当时,新加坡并不流行油鸡,新加坡人的口味和香港人不同,新加坡人更偏爱味道较甜,卖相比较黑的油鸡。所以出师后,陈翰铭不断改良秘方,终于研究出了适合新加坡人口味的油鸡。然后在牛车水大厦开了间两平米的小店。

广告

2016年7月,陈翰铭接到一个电话。“请您来参加米其林美食指南颁奖典礼。”陈翰铭的油鸡饭面成功获评米其林一星。

“你在开玩笑吗?我只是一个小摊子啊!”

陈翰铭反复问了好几次。

但评委非常认真地告诉他:“我们评的只是你的美食,不是你店的地方。”100多年来,《米其林指南》第一次将头衔给了一个路边小贩。

30多年来,陈翰铭专注于料理一只鸡,把一碗10元油鸡饭面做成了米其林料理,把一间两平米小店做成了新加坡“大牌”。“每一样食品都是学不完、做不完的,无论是在路边店,还是在大酒楼当厨师,都应该用心发挥,把每个食客都当成米其林美食侦探。”这世上没有一流的食物,只有绝对用心的厨师。

而现在的“了凡”早已进军海外市场,在多个国家已经开设了分店,台湾、菲律宾都有“了凡”的身影...

现在的陈翰铭,妥妥的小贩美食小巨人...

但还有一家同样拥有米其林水准的新加坡街头小贩,却拒绝了米其林!

这就是位于旧机场小贩中心的著名南星福建炒虾面。

广告

已经炒了53年福建面的老摊主黄福华,如今71岁仍亲自掌勺,一周六天工作。

他最早是于60年代在高文一带的南星茶室开档,之后在1978年转到六条石巴刹经营,90年代才搬到旧机场小贩中心。

他一大早就营业,直到傍晚五六点才打烊,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

今年米其林曾向他发出邀请,但他却谢绝了。

问及原因——

“如今顾客已经应接不暇,用餐巅峰时间顾客甚至需要等上一个小时,如果上了米其林,生意增加,到时候将应付不过来,导致水准下降就得不偿失了。”

“米其林每年都要进行评定,一旦进入肯定想年年上榜,徒增更多压力,年纪大了,无法兼顾这么多,做好当下的炒面就行了。”

...

广告

对于新加坡最近很热的“小贩文化申遗”,老店主也有自己的见解:

辛勤经营的传统手艺人来说,把传统美食保留下来,成为历史的记载,不至于以后消失不见,是件好事。

小贩申遗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经营小贩,导致很多精品的小吃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但黄福华很幸运,他的大儿子黄语冠(45岁)乐意传承手艺,继续经营。

目前还在律师楼担任执行员的大儿子每个周末会来摊位帮忙,并学习手艺,为将来做准备。从事设计行业的二儿子到时也一起帮忙。至于将来会否扩充生意,黄福华打算交由下一代自行决定,他不会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