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几十年来一直在建立国人对于国家的认同,同时也鼓励公民与他们的祖籍等文化建立联系,在两者之间维持平衡。但随着中国崛起,越来越多人担心中国可能通过寻求将我国华人现有的文化联系转化为对中国的“忠诚”,打破这精心安排的平衡。
华人占我国将近四分之三的人口,大部分我国华人的祖先都是在早期从中国南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随着中国在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变得强势,他们在呼吁海外华人为国家利益服务,并在海外获得影响力的努力中,也越来越自信。一些学者和前外交官担心,我国也可能成为中国政府扩大影响力的一个诱人目标。
广告我国外交部前常任秘书比拉哈里说:“对我们来说,这个问题目前存在,而且发生的可能性极高。”
“中国的崛起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地缘政治事实。但在我看来,要从对中国的文化亲和力转换成为华人优越性的概念,这只是很小的一步。”
“新加坡才53岁,并不能保证每一个新加坡华人都不被诱惑,避免自觉或不自觉地踏出这一步。
我国牛车水。(照片:iStock)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中方无意影响国人对国家认同情感
比拉哈里曾提醒公众留意中国隐秘的“影响力行动”。对此,中国驻新加坡大使洪小勇上个月罕见公开发表声明,表示“中国尊重新加坡在维持种族和宗教和谐上的努力,并无意影响新加坡人对于国家认同的情感,也永远不会那么做。”
“我们反对以大欺小,也反对干涉他人内政。这是中国所说,也一直是中国所做。”
去年8月发生的一起事件引起人们对此课题的关注。我国政府表示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黄靖参与损害新加坡国家利益的活动,是试图影响本地舆论的外国代理人,因此取消他和妻子杨秀萍的本地永久居留权,并永久禁止两人入境新加坡。报道指,一般就认为,这起事件的“外国代理人”中的“外国”指的是中国。
广告黄靖。(照片:LKYSPP)
学者:中国模糊华人和华侨界限 通过交流计划施加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积极在全球各地展开多项两国之间的交流计划,联系中国和海外华侨,新加坡也牵涉其中。这些活动包括安排国人回到祖籍村庄,或让年轻人到中国游学,参加“寻根营队”。
国大政治科学系副教授庄嘉颖认为,比较宽泛的解读,是这些活动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种更可疑的解读是中国施加软实力影响的努力”。
学者也担心中国近来正模糊“华侨”和“华人”之间的界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在一个国外工作研讨会上强调,需要拉近全球各地超过180个国家的6000万华人(不包括中国),一起享受“中国梦”。
庄嘉颖说:“有一种感觉是,现在的重点是所有华人都有相似的起源,因此应该对中国的观点更有共鸣。”
国大东亚研究所前主席王赓武认为,矛盾的是,当中国开始以种族和血统为基础来接触他人,这让他国政府无法接受,但另一方面中国却认为这很自然,因此产生争议。
广告报道:我国成立华族文化中心 “新加坡华人文化和中国文化不同”
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照片:SCCC)
我国方面,政府不断以多元文化、平等和英才教育为基础,塑造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并以英语作为国家官方行政语言。报道指,中国之前在我国设立中国文化中心,我国不久后在去年也开设了耗资1亿5000万元打造的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传达了明确的信息:新加坡华人文化和中国文化不同。
另一方面,意识到中国巨大的经济能力,我国也积极发展和中国相关的关系,包括举办“讲华语运动”,鼓励年轻人讲华语。去年,新加坡也是中国在海外的最大投资者。
然而专家认为,中国要赢取新加坡华人的认可并不容易。《新加坡华社五十年》编辑冯清莲说:“也许有些人回到他们祖籍地所在,看到所有的进步,可能会感到自己的心弦被牵动,但最后,他们不会认为那是家。”
但我国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访问高级研究员Leo Suryadinata教授说:“中国不着急马上看到效果,因为北京始终有着长远的目光。”
广告- CH8/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