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翻译自2018年6月6日发表于《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上的The Other Time Singapore Gave North Korea A Taste of America一文,有删改。文中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
广告
6月12日,“特金会”将于狮城新加坡举行。这并非是新加坡首次搭建朝鲜与美国之间的桥梁——新加坡商人帕特里克·苏把汉堡包带到了朝鲜,吸引了金正恩的眼球。
当帕特里克·苏2008年第一次来到朝鲜时,他的随行保镖提醒他,在朝鲜,人们不能说“汉堡包”这个词。金正日专门发明了一个词“gogigyeopbbang”,意为“夹肉的双层面包”,来描述汉堡包。
“由于前任领导人金正日,汉堡包再也不能被称为‘汉堡包’。但现在,人们都知道汉堡包是什么了,”苏表示。
帕特里克·苏和他的员工在三台星饭店
确实,在金正恩的影响下,这种随处可见的美式快餐受朝鲜人民大肆追捧。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甚至认为,金正恩不会同意去核,但可能会允许美国人在平壤开一家汉堡连锁店—如果6月12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面如期举行。
美国并不是第一个获得授权的。苏和其他两位新加坡人十年前就已经把汉堡包引入了朝鲜,使新加坡与特金会联系更加密切。
广告受商业伙伴郭谢蓝和蒂莫西·谭的邀请,苏协助他们通过辛普森国际公司在朝鲜建立了第一家快餐连锁店。郭已经通过他的安泰集团与朝鲜进行钢铁和矿产交易,从而与朝鲜高官建立了30多年的伙伴关系。
汉堡的基础知识
苏拥有一家名叫华芙堡的美式快餐连锁店,相对名气较小。苏首次来到平壤来协助郭和谭开设餐厅并培训员工。
他回忆道,朝鲜人不知道汉堡包是什么。他不得不从头教起—从面包胚子到牛肉饼,从蛋黄酱到生菜、奶酪。
这家名叫“三台星”的饭店成引起了全球性轰动,一些媒体厚著脸皮这家饭店的炸鸡是全朝鲜最棒的,因为这是朝鲜唯一一家快餐连锁店。
苏表示,“开第一家经销店特别容易。我们不需要购买用地或是雇佣员工。这些都由朝鲜政府提供。我与这家公司并没有什么利害关系。”
这家饭店只接受欧元或者美元。每个汉堡的售价大约1.9美元,炸鸡大约3美元—10年来都是这个价。
过去的几年里,三台星已经从一家饭店发展壮大为一家餐饮连锁集团,在平壤有30多家分店。
三台星饭店已有了三十多家分店
在这个过程中,这家公司成为了一个小型企业集团,并在信息技术,咖啡甚至房地产开发方面开拓市场。
“朝鲜人很聪明。他们的领导人可以说流利的美式英语,俄语,当然还有汉语”,苏表示。
非常缓慢的对外开放
金正恩已经光临,并品尝了人气十足的汉堡包。
“我不知道他是否喜欢。没人告诉我,我也没过问。但这位年轻的主席比他父亲更开明,”苏表示。
“许多朝鲜人都有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而且经常使用电子邮件。之前他们不允许我带手机,但现在所有人都想与我合影。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正逐渐接纳外国投资,”他表示。
“他们想改进他们的啤酒厂,我就为他们介绍了几名外国专家和投资商。他们合作得很愉快。”
杰弗里·谢,高丽交流中心(Choson Exchange)的创始人同样发现了更多的改变与商机。他表示,“这些国有企业由政府建立但交付个人管理”。他创立的高丽交流中心正好为朝鲜培养企业家。“他们被聘为经理,并拥有一定程度做决策的自治权。许多人热衷于学习更多的商业技巧和思想。”他表示。
然而,朝鲜文化还有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使他们放开外来投资,但是这仅针对他们所信任的人,苏表示。直到今天,他走到哪里都必须有翻译的陪同。
广告“我对朝鲜人并没有什么偏见,但是所有的标识都是用韩语书写的,如果他们不翻译我怎么四处走动?”
有福利,没有工资
谢回忆道,有一次他在宾馆大厅向一名学员抱怨他的房间特别冷。“之后,一个人告诉我他们调整了房间的温度。那为什么之前他们不把温度设置好呢?”,谢表示。
苏在朝鲜的工作没有金钱报酬,因为“朝鲜不允许他们直接给钱”。但是他们给谢很多礼物,包括朝鲜泡菜,清酒等等。他们还把谢安置在最豪华的酒店里,并随时宴请他。
为什么在这个国家花费这么多心血,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敬佩朝鲜人。
“他们的生活很艰苦,而且无所依靠。但是他们盖了豪华的宾馆,并修建了现代化的铁路系统,而从不自吹自诩,”苏表示。
但自力更生也是有局限性的。联合国已经因朝鲜的核武器项目对其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限制他们从事贸易活动。
由于更加严厉的制裁,苏已经减少了往返朝鲜的次数,他去年都没有到过朝鲜。
“我得知的最后一件事情是,快餐店的原料供给例如蛋黄酱,出现了问题,但是生意还在继续,”他表示。
他希望能尽快回去,并继续帮助朝鲜开放经济,向朝鲜人宣传新加坡。
“当我第一次告诉他们我来自哪儿时,他们问新加坡是不是台湾或者中国的一部分。现在,许多人都更加了解新加坡了。我们的国家很小,我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名,但我希望能够做出改变。”
广告【作者】 AARON LOW
【作者简介】香港南华早报专栏作者